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傅佩荣《孟子》心得 > 第十四章 学于圣人之门(2)

第十四章 学于圣人之门(2)(2/2)

学生就问孟子,老师,您为什么要跟他做朋友呢?孟子说,别人说他不孝顺他就不孝顺吗?接着做了一番关于孝顺的经典议论。

    匡章的父亲也是大官,但不知为了什么把匡章的母亲杀了,之后还不让安葬,就埋在马厩底下。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很可能是家庭纠纷,可能因为他母亲做了某些事情,让社会也不容,他父亲也受不了。不过他父亲杀了妻子之后居然没被关起来,说明他母亲确实有某些罪过,不然随便杀人是不得了的罪。但是匡章这个做儿子的当然痛苦不堪,就跟父亲说,人死为大,母亲既然过世了,好好把她安葬吧。父亲就把他赶出去,说不要管我的事。

    对于父母之间的关系,做子女的有时候确实没法多说。我曾看到年轻的夫妻有个刚上幼儿园的小孩子,他们就在公开场合问孩子,你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小孩子这边看一眼,那边看一眼。这时我替小孩子难过,你让他怎么选择呢?我就建议他们分开问。爸爸问你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当然喜欢爸爸;下一次爸爸不在身边,可以回答是妈妈。这样才有活路让小孩子走。所以很多貌似有趣的事,太委屈人性了。

    匡章碰到的这件事,怎么去了解父母之间的问题呢?他不能说父亲一定对,或母亲一定对。但是人死为大,他希望安葬母亲,结果还惹父亲生气,把他赶走了。之后他怎么做呢?他把自己的妻子孩子都送回娘家去了,一个人过日子。他想,我不能在旁边侍候我父亲,也就不让我的妻子孩子侍候我,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心里好过点。对于这样的人能说他不孝吗?事实上他是努力做到孝顺的。

    孟子提到五种不孝。第一种就是好吃懒做,不顾父母之养;第二种是喜欢赌博,喜欢喝酒,不管奉养父母亲的事;第三种是喜欢自己存钱,把钱给妻子孩子,只注意自己的小家庭,而没有奉养父母亲。前三种不孝都是不奉养父母亲,说明古人观念里真是养儿防老。今天其实也差不多,至少养子为了老来作伴吧,生病了有子女送到医院,扶持一下。这些都很自然。现在有些年轻人被称作“啃老族”,专门啃父母亲的存款。有些人就问我对他们的意见,其实只要父母愿意,有什么不好呢?不过孩子到最后还得独立,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再怎么爱护子女,让他衣食无缺,将来他还是要有一门技能,面对自己的生活和挑战。

    第四种不孝,是自己放纵耳目之欲,吃喝玩乐不做好事,让父母觉得羞耻。第五种是好勇斗狠,在外面跟人家打架结仇,将父母亲陷于危险。古代很强调这一点。比如,有人在外面跟其他人打架,打赢了,别人可能会对付他的家人,半夜放一把火,那父母怎么办呢?因为好勇斗狠,危害了父母亲,自然也算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