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傅佩荣《孟子》心得 > 第十三章 教亦多术,欲其自得(1)

第十三章 教亦多术,欲其自得(1)(1/2)

    第十三章教亦多术,欲其自得(1)

    —教学方法六则—

    我们很熟悉孔子的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其实孟子也是一样的。

    孟子有一阵子在滕国的上宫宾馆居住,还给学生上课。看门的人把一双没有织好的草鞋放在窗台上,结果不见了。他跑去问孟子:是不是你的学生把我的草鞋藏起来了?说得很客气,事实上是恐怕被偷了。孟子似乎有一点不太开心,说,你难道以为我的学生是为偷草鞋而来的吗?看门人说了,您老先生开设课程,任何人来都不拒绝,任何人走也不阻挡,所以总会良莠不齐嘛。这个小故事恰好说明孟子确实是有教无类。

    在教学方法上,孟子说得很具体,总结起来教学方法有五种。

    第一,有如时雨化之者,润泽点化。《水浒传》里的及时雨宋江,受别人的肯定最多,就是因为每一次别人有困难他都及时伸出援手。就像老师教学生,当学生有问题、有困难,需要启发的关键时候,老师要因时、因地、因事进行指点,就叫做及时雨。孔子强调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孟子所谓及时雨。事实上小时候读书,如果老师讲很多大道理,就根本听不懂。要在他需要的时候讲,效果才会好。

    第二,叫做成德者。是说在小学、中学阶段,以培养德行为主。为什么呢?《易经》里第四卦叫做《蒙卦》,“蒙”就如“童蒙”,启蒙教育,《蒙卦》里特别强调说“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思是当小孩子处于蒙昧状态时,让他了解什么是人生的正路,这是成就圣人的功业。换句话说,每个人年轻时一定要有好的生活习惯,有基本的品德观念。如果这个基础没打好,品格教育出了问题,以后再怎么有本事,对社会恐怕都是一个灾难;对个人来说,恐怕也是损失。

    第三,有达财者。培养人才,应该是在大学的阶段。大学分科分系,成为专家,成为人才,造福百姓。

    第四,有答问者。这在任何阶段都可以。回答问题是有方法的,因为只有提问题的人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答案,孟子会和孔子一样先发问。孔子曾经说,有一个乡下人很诚恳,跑来问我问题,我原来并不是什么都知道,不过他问我之后,我就他问题的两端,设法把它问到底。譬如有人问我,老师,你认为我出国好不好?我不可能说出国很好,那要看你的情况。我就问他,你出国的条件够不够?出国会有什么好处?留在国内有什么好处?各有优缺点,分析完毕,学生就知道该怎么选了。真正知道答案是什么的,其实是提问题的人。我当老师当了一辈子,有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很辛苦,讲了半天,最后学生说了一句,老师,这不是我要问的。因为学生没说完整,老师只听到他说的那部分,就开始凭自己的想象去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