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傅佩荣《孟子》心得 > 第七章 儒家第一辩手(5)

第七章 儒家第一辩手(5)(2/2)

商汤的,负面的就是夏桀、商纣,让这些国君知道警惕。他平常对学生讲的话也有很精彩的,像“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常引述古人的话,对历史事实的判断也有他的一套。

    孟子说过一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因为书上所写的有可能是错的,夸张的。古人写书有时候会太夸张。孟子特别提到《武成》这本书,他只取里面两三个竹简看一看。其中描写周武王革命,同商纣的军队打仗,最后“血流漂杵”。杵用来舂米,是很重的粗棍子,这说明打仗杀人很多,血流把这个杵都漂起来了,不知道死了多少人。可孟子说不可信,因为周武王是一位仁德之君,商纣则是不仁不义的,周武王起来讨伐他,仁者无敌,应该很快就会有好结果,为什么要说成杀了那么多人呢?

    当然有时候说不可信,也有可能是事实。不过孟子总有自己的判断,说明他不是书呆子。书上写的很多东西,自己要再去了解。有时候是文学的笔法,像《诗经》也会夸张。只看文句的话,很难说得清楚。

    孟子读《诗经》很有心得,当时还有一个研究《诗经》的人叫做高子,孟子认为他讲《诗经》太拘泥。他有自己的看法,譬如,父母亲犯了小的过失,做子女的不应该抱怨;如果父母亲犯了大的过失,做子女的就应该抱怨。因为小过失抱怨,代表你对父母根本不能忍耐;大过失而不抱怨等于陷父母于不义。所以要灵活对待。

    总之,孟子的善辩,不是逞口舌之利,也不是纯粹好辩,而是为了宣传儒家思想。他有学问,懂得人情世故并且懂得使用比喻,非常生动地表达他的意思,让别人听了之后可以理解,可以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