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傅佩荣《孟子》心得 > 第六章 于我心有戚戚焉(3)

第六章 于我心有戚戚焉(3)(1/2)

    第六章于我心有戚戚焉(3)

    听到“绰绰有余”,会想到同时代的庄子所说的“游刃有余”。庄子也很擅长讲故事,“游刃有余”来自“庖丁解牛”的故事。一个人负责杀牛,久了之后就看透了牛的整个骨架结构,一刀下去就按照骨架中间的空隙切去,刀不会碰到骨头,很薄的刀刃在骨架里面游刃有余,非常轻松地把牛解好了。这是儒家与道家的一个很好的对比,用词也很接近。

    —与人为善的劝谕—

    孟子提到人际相处的方法,用了四个字“取友必端”,说一个好人交的朋友一定也很端正。

    郑国的老将军子濯孺子带着军队打仗,他本人是神射手,不过年纪大了又有风湿痛,那一天正好手痛而拉不开弓,对手是一位年轻将军,也是神射手。老将军吩咐驾车的说,今天不能拉弓先跑吧,走为上策。但是后面的车越追越近,老将军说,今天恐怕要死于非命了,不知后边追赶我的是谁?驾车的说,是那个年轻的神射手庾公之斯。老将军说,那没事了,我今天不会死了。驾车的说,那人箭无虚发,您怎么反而说没事呢?老将军说,因为他的老师是我的学生尹公之他,尹公之他是正人君子,收的学生一定也是正人君子,不会乘人之危的。果然,庾公之斯追来之后问他,老将军为什么不发箭?发箭的话,我们就可以对射,看谁厉害。老将军说,我今天风湿痛不能拉弓,不能发箭。庾公之斯就说,我的老师是您的学生,我不忍心用您的技术来伤害您,但是国君叫我和您打仗,我不能违背国君的命令。他抽出箭来将箭头在车轮上敲掉,对天空发了四箭,回去了。

    这个故事令人感动,原来打仗也要讲道义的,正人君子不会乘人之危。并且老将军很有智慧,知道“取友必端”的道理。

    西方也有类似的话,苏格拉底说过,坏人没有朋友。乍看会觉得他是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