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傅佩荣《孟子》心得 > 第三章 人之初,性向善(5)

第三章 人之初,性向善(5)(1/2)

    第三章人之初,性向善(5)

    一边是“授受不亲”,一边是“要不要救人”,怎么办呢?孟子对淳于髡说,如果你不拉她,真是豺狼一般,太狠心了,眼看人要淹死了,即使不认识的女子也该对她伸出援手,何况自己的亲人。绝不能不救!淳于髡就说,现在天下的人都沉在水里了,你怎么不伸手援救呢?意思是要孟子出来做官帮助百姓。孟子回答,天下的人都沉在水里,要用“道”来救,难道想用我的手去救天下人吗?他直接指出,做官需要靠国君的正道才有用。

    再讲今天的例子。一个男生走在街上,看到旁边一位漂亮姑娘,一下把她拉过来了,不得了,这是***。但是拉过来之后,后面一辆车开过去了,原来男生是要救人,这个姑娘绝不会怪他。但不能把姑娘拉过来后说,哎呀,我以为有车。

    择善的时候要有原则,但是也需要变通。孟子其实很不喜欢一个人一辈子就固执一个原则,因为人生的变化是非常复杂的。根本原则是心要真诚,遵守社会规范,但对方的期许有弹性,我们做出的行为要对别人真正有利才行。

    再如,有人问孟子的学生:你们认为仁和义都由内而发,做善事都以内在的真诚为基础;另一派却认为,仁由内而发,义则是由外面来判断的,这是什么意思呢?譬如,我和哥哥与同乡人在一起,我平常尊敬我的哥哥,但因为同乡人比我哥哥大一岁,敬酒时我就要先敬同乡人。尊敬他比较合乎道义,因为他比我哥哥大一岁,这是外在的判断。孟子说不对,仁、义都是由内而发的,先敬这个同乡,是合乎礼的规范。这叫做特别情况,在平常时候尊敬的还是哥哥。

    孟子还以一个词举例,今天说“尸位素餐”,指一个人没什么贡献,却占一个位子白吃饭。古代“尸”这个字很重要,因为古人祭祀祖先时,要找一个晚辈坐在座位上,把他当祖先来拜,座位上的人就叫做“尸”。因为后代晚辈是祖先的生命传下来的,祭祀时大家心里容易产生敬意。这是特别情况。但这个晚辈从位置上下来之后,不可能说“叔叔你以后要给我鞠躬”。平常应该是侄儿给叔叔鞠躬。

    孟子认为,在正常情况下要坚守礼仪,在特别情况下要讲变通。每一个人都有特别情况。比如,今天在座的有很多前辈,很多人学问比我好,但是我来上课,你只好勉强当个学生了。如果讲完了我再说我是老师,谁理你呢?这只是短暂的情况。平常人会有各种身份的变化。

    孔子说,最难找到的朋友,是可以一起商量变通办法的那种。我们应该随时记得儒家的择善原则,也要保持灵活的头脑,根据时机来判断。不能学了儒家就变成教条主义,一切束手束脚,那样可能会害人害己。

    —善,即适当关系—

    我学习儒家后受益很大,尤其是怎样择善的三点原则,给我很多启发。其中我最欣慰的,是自己开始懂得怎样和父母相处。

    我的母亲身体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