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荀子译注 > 子道第二十九

子道第二十九(1/2)

    [题解]

    本篇开始几段论及孝道,所以以“子道”为篇名。但本篇并不限于论述孝道,它也记载了孔子及其学生对其他方面的问题所发表的言论。

    [原文]

    29.1 入孝出弟(1),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若夫志以礼安,言以类使(2),则儒道毕矣;虽舜,不能加毫末于是矣。

    [注释]

    (1)弟(t@替):同“悌”。(2)类:见 1.14 注(1)。

    [译文]

    在家孝敬父母,出外敬爱兄长,这是人的小德。对上顺从,对下厚道,这是人的中德。顺从正道而不顺从君主,顺从道义而不顺从父亲,这是人的大德。至于那志向根据礼义来安排,说话根据法度来措辞,那么儒家之道也就完备了;即使是舜,也不能在这上面有丝毫的增益了。

    [原文]

    29.2 孝子所以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1)。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2);孝子不从命乃敬。故可以从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以从而从,是不衷也。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悫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传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此之谓也。故劳苦彫萃而能无失其敬(3),灾祸患难而能无失其义,则不幸不顺见恶而能无失其爱,非仁人莫能行。《诗》曰(4):“孝子不匮。”此之谓也。

    [注释]

    (1)衷:通“忠”。(2)饰:见 12.3 注(13)。(3)彫萃:通“凋悴”,憔悴。(4)引诗见《诗·大

    雅·既醉》。

    [译文]

    孝子不服从命令的原因有三种:服从命令,父母亲就会危险;不服从命令,父母亲就安全;那么孝子不服从命令就是忠诚。服从命令,父母亲就会受到耻辱;不服从命令,父母亲就光荣,那么孝子不服从命令就是奉行道义。服从命令,就行为像禽兽一样野蛮;不服从命令,就富有修养而端正;那么孝子不服从命令就是恭敬。所以可以服从而不服从,这是不尽孝子之道;不可以服从而服从,这是不忠于父母。明白了这服从或不服从的道理,并且能做到恭敬尊重、忠诚守信、正直老实地来谨慎实行它,就可以称之为大孝了。古书上说:“顺从正道而不顺从君主,顺从道义而不顺从父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劳苦憔悴时能够不丧失对父母的恭敬,遭到灾祸患难时能够不丧失对父母应尽的道义,即使不幸地因为和父母不顺而被父母憎恶时仍能不丧失对父母的爱,如果不是仁德之人是不能做到的。《诗》云:“孝子之孝无穷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原文]

    29.3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1):“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孔子不对(2)。

    孔子趋出,以语子贡曰(3):“乡者(4),君问丘也,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而丘不对,赐以为何如?”

    子贡曰:“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夫子有奚对焉(5)?”

    孔子曰:“小人哉,赐不识也!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6),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7)。父有争子,不行无札;士有争友,不为不义。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

    [注释]

    (1)鲁哀公:名蒋,公元前 494~前 467 年在位。(2)孔子不对:孔子不同意鲁哀公的意思,但又不敢直斥哀公,所以不对。(3)子贡:见 30.4 注(1)。(4)乡:通“曏”(xi3ng 响)。(5)有:通“又”。(6)争(zh8ng 正):通“诤”。(7)宗庙:祭祀祖先的地方。在古代,它与“社稷”一样,象征着政权。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说:“儿子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吗?臣子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吗?”问了三次,孔子不回答。

    孔子小步快走而出,把这件事告诉给子贡说:“刚才,国君问我,说:‘儿子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吗?臣子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吗?’问了三次而我不回答,你认为怎样?”

    子贡说:“儿子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了;臣子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了。先生又能怎样回答他呢?”

    孔子说:“真是个小人,你不懂啊!从前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有了诤谏之臣四个,那么疆界就不会被割削;拥有千辆兵车的小国有了诤谏之臣三个,那么国家政权就不会危险;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有了诤谏之臣两个,那么宗庙就不会毁灭。父亲有了诤谏的儿子,就不会做不合礼制的事;士人有了诤谏的朋友,就不会做不合道义的事。所以儿子一味听从父亲,怎能说这儿子是孝顺?臣子一味听从君主,怎能说这臣子是忠贞?弄清楚了听从的是什么才可以叫做孝顺、叫做忠贞。”

    [原文]

    29.4 子路问于孔子曰(1):“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2) ,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

    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古之人有言曰:‘衣与缪与(3),不女聊。’今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无此三者,则何为页无孝之名也(4)?意者所友非仁人邪(5)!”

    孔子曰:“由,志之!吾语女。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非无力也,势不可也。故入而行不修,身之罪也;出而名不章(6),友之过也。故君子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

    [注释]

    (1)子路:见 27.75 注(2)。(2)胼胝(pi2nzh9 骈之):手脚上的老茧。(3)衣(y@义):给……穿衣。与:同“欤”。缪:通“穋”(l)陆)、“稑”,后种先熟的谷类。或通“醪”(l2o 劳),汁滓混合的酒。这里用作使动词,表示“给……吃饭”或“给……喝酒”。衣与缪与:与“耕耘树艺”“以养其亲”相应,指供给衣食。(4)《集解》“何”下有“以”字,据《韩诗外传》卷九第四章删。

    (5)《集解》无“意者所友非仁人邪”,据《韩诗外传》卷九第四章补。(6)章:通“彰”。

    [译文]

    子路问孔子说:“这里有个人,早起晚睡,耕地锄草栽植播种,手脚都磨出了老茧,以此来赡养自己的父母,却没有孝顺的名声,为什么呢?”

    孔子说:“想来大概是他举止不恭敬吧!是他说话不谦虚吧!是他脸色不温顺吧!古代的人有句话说:‘给我穿啊给我吃啊,若不恭敬就不靠你。’现在这个人早起晚睡,耕地锄草栽植播种,手脚都磨出了老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