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红楼梦十二层-周汝昌 > 第九层 《红楼》真本(10)

第九层 《红楼》真本(10)(2/2)

看,雪芹在此,又特笔点破宝玉与渔翁的“关系”,何等令人惊奇——当我们不懂时,都是“闲文”;懂了之后,才知他笔笔另有意在。雪芹永远如此!

    末后,我再引一首香菱咏月的诗,看看有无新的体会?——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阑。

    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这首诗很奇特。颈联二句,须联系第二十八回冯紫英在酒令中说的“鸡声茅店月”,第六十三回黛玉在酒令中说的“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这关系着他们后来的悲欢离合的许多我们还不清楚的情节内容,须待逐步探讨。腹联二句,上句是指宝玉已明,下句正是指湘云——我在上文不是刚好指明“凭栏垂绛袖”的那个海棠象征,就是湘云吗?

    一切是如此密针细线,又无限邱壑迷离,光景凄艳,实非一般人的才智所能望其万一,慧性灵心,叹为观止!

    宝、湘二人渔舟重聚,是否即全书结末?今亦尚不敢十分断言如何。“秋窗风雨夕”这回书是第四十五回,“五九”之数;“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是第六十三回,“七九”之数。都是大关目。(雪芹的独特构局法,每九回为一大段落,全书共十二个九回,即一百零八回。)依此而推,宝、湘重聚,似有两个可能:即在第九十九回,“十一九”之数;或者一百零八回,“十二九”之数。但这一点究竟如何,也还是不敢断言,只是我个人的一种推考之词,供读者评判而已。

    说到此处,这才是我所谓“《红楼》别境”之意,我们的思路,我们的“境界”,我们的目光和“心光”,都要在相沿已久的程、高伪续“悲剧结局”的模式之外大大改变一下,这才是逐步接近雪芹本真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