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是谁误读了红楼梦 > 《红楼梦》: 两性的和解(1)

《红楼梦》: 两性的和解(1)(1/2)

    张笋

    一、 贾宝玉: 为天下男人赎罪

    从文学的历史延续性这个角度,我们说《红楼梦》是《金瓶梅》的新生。因为所谓文学的“种子”的含义是文学对人生的启示,它是小说真实的内核,也是文学得以生存的基础,因此也就包含了文学的最高价值。《红楼梦》之所以伟大,正是包含了这种具有“启示录”意义的最高价值。伟大的小说传递着时代的信息,从《水浒传》到《金瓶梅》以至《红楼梦》,三部长篇小说犹如“三部曲”演示了一段“男女两性关系”的历史,这段历史的轨迹大致可以概括为“分裂——对抗——和解”。

    作为《金瓶梅》的承继者,《红楼梦》最终要解决两个重大问题。第一是“人自身”(“认识你自己”)的问题,亦即人与文学的根本问题。与西门庆的不悟纵欲身死相对应,《红楼梦》以贾宝玉悟道出世而告终。第二便是“男女两性的关系”问题。与《金瓶梅》的“性政治”相对应,《红楼梦》放弃了男性的特权,以贾宝玉为核心,“男女两性的关系”出现了一种全新的面貌。《金瓶梅》产生的负面价值向世人发出了警告,《红楼梦》产生的正面价值则给世人树立了楷模,“两性的和解”最终成为一个理想目标。

    这第二个问题本来源于第一个问题,二者之间密切相关,但是“男女两性关系”的问题已经超出了“自我”的范围,而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则有更重大的意义。由《水浒传》发端,我们看到梁山好汉们的“绝情”,又看到了西门庆的“无情”,最后看到的是贾宝玉的“多情”。《红楼梦》通过贾宝玉重新找回了连接人类两性之间的纽带——这个曾经被男人斩断、遗弃的“情感纽带”。从这层意义上来看,贾宝玉的使命几乎就是“替天下男人赎罪”。因此,作为文学偶像——情深似海的贾宝玉堪称人世间的“情圣”。

    贾宝玉作为一个典型的文学形象之所以引人注目,值得人们研究和探讨,正因为他(或作者)对自身的关注。贾宝玉的故事是关于自身成长的故事,在这种成长的历程中表明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目标,同时其中也包含了他对女性的态度以及他与女性之间建立的非常关系。

    []关于贾宝玉“认识自我”的成长历程,我们在《红楼情结》中已经作出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至于贾宝玉与大观园中诸女子之间建立的亲密关系我们也有所了解。但是,贾宝玉的这种行为方式与生活态度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当贾宝玉在太虚幻境被警幻密授“意淫”之法时,又特别被告知: “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虽然贾宝玉与世道中人格格不入,但却另有自己的一个文化渊源和传统,这就是《红楼梦》第二回借贾雨村之口讲述的“正邪两赋”之人。在这一类被称作“正邪两赋”的人物中,不管其社会地位的高低,但却都是真正的“性情中人”。这种“真性情”就是人类自然美好的天性,而贾宝玉正是保持这种自然美好天性的人物。那么,世道中人为什么就不能保持人类所固有的自然美好的天性呢?不言而喻,都是追求仕途经济和功名利禄的缘故,于是,人有善恶之分;社会的进化也改变着人类的天性,于是,人有真假之分。

    作为小说人物,贾宝玉与西门庆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是两个极端的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价值体系,《金瓶梅》与《红楼梦》也因此而注定是泾渭分明的。但二者并不是孤立的,作为男性角色,从西门庆到贾宝玉之间还有一些过渡性的人物值得我们关注,从中我们会看到这个转变的过程。

    西门庆因丧失了本性已不复为有情之人。继西门庆之后,陈经济也因本性的迷失而在虚弱的情感中游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