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周思源看红楼 > 憨湘云醉眠芍药茵(2)

憨湘云醉眠芍药茵(2)(2/2)

以贾府为代表的家族没落线这两条主线上,和别人都没有构成明显的矛盾,她没有明显地介入作品的任何其他矛盾中去。三十二回规劝宝玉关注仕途经济,被宝玉顶撞了几句,本来似乎有那么一点意思了,结果不了了之。这固然有助于表现湘云的大度和单纯,却减少了人物性格的层次。有的红学家认为,史湘云原来的故事要比现在多。那么现在她的戏份较少,我想很可能和小说的修改有关。从判词与《红楼梦曲》来看,“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暗示湘云婚姻相当美满,可惜婚后不久就夫妻离散,生活凄凉。究竟是什么原因,由于曹雪芹的后三十回迷失,成了个疑案。从艺术形象的多层次与丰富性来说,后三十回的迷失对史湘云的损失也许更大。

    《红楼梦》中多处写到湘云在家经济的窘迫与委屈,她每次离开大观园都依依不舍,总叮嘱多将她接来。其实曹雪芹这样写,主要不是着眼于湘云由于自幼失去父母寄居叔叔家经济上的困境,而是在那里她没有知心朋友,可以一起谈心、作诗,开怀大笑,随意谈论。也就是说,在那里她人性上受到压抑,她天性中开阔豪爽的情怀无法释放,她的自我价值(尤其是在表现诗才上)无法展示。而只有在理想世界大观园中,这个可爱的少女才能恢复她美丽动人的天性。从而表明,环境对于人的天性的保存、展示与发挥是多么重要。我想,曹雪芹塑造史湘云这个艺术形象的主要价值可能就在于此。

    周思源看红楼槁木死灰非李纨《红楼梦》第四回对李纨有一个简单却十分重要的介绍:“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因此读者普遍将“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十二字作为解读李纨形象的基调,即“冷”。但是如果不存先入之见,而是完全从小说的情节出发,那么我们就不难发现,李纨似乎和“槁木死灰”相去甚远。实际上她在大观园中也还相当活跃,说话风趣,时开玩笑,决不下于探春,比迎春、惜春强得多。

    我们很容易忽视曹雪芹(他本人或通过其他人物之口)对人物的点评与人物在作品中的实际表现的矛盾。以为曹雪芹本人这样介绍人物,那还有错?错自然不会错。但是人的性格是发展的,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会有不同表现。由于我们忽略了这个特点,有时就不免“上当受骗”。等到发现“原来如此”,而且感受到了许多新的审美趣味,才叹服曹雪芹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