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周思源看红楼 > 秦可卿的文化基因

秦可卿的文化基因(2/2)

。正像现在有人在路上捡到了一个弃婴,将他养大,人们不会说这个孩子出身是路上,而会按照他家长的身份、职业来确定其出身。

    涉及秦可卿出身还有一个小问题要说一下,就是有读者以为给秦可卿看病的都是朝廷御医院的御医,原因是第十回都称他们为“太医”。既然是御医院的御医们给秦可卿看病,那秦可卿的来历一定极不寻常了,这是误会。御医院的御医确实被人们尊称为太医,但是被尊为“太医”的不一定就是御医。正如为官者常被人称为“老爷”,而被称为“老爷”者不一定是做官的,刘姥姥就叫荣国府把门的仆人们为“老爷”甚至“太爷”。在第十回里写道:尤氏对丈夫贾珍说:“……如今且说媳妇这病,你到那里寻一个好大夫来与他瞧瞧要紧,可别耽误了。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那里要得!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一遍。可倒殷勤的很,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他们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子,吃了也不见效,倒弄得一日换四五遍衣裳,坐起来见大夫,其实于病人无益。”咱们一听尤氏这几句褒贬的话就明白他们都是些什么水平了。贾珍说,冯紫英“说起他有一个幼时从学的先生,姓张名友士(请注意:‘友士’就是‘有识’),学问最渊博的,更兼医理极深(再请注意:他可不是专业医生,但深通医道),且能断人生死。今年是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上京给他儿子来捐官(还请注意:他是外地来的,不是御医院的御医,北京没有常住户口),现在他家住着呢。”贾珍说已经派人请去了,而且冯紫英还赶紧亲自回家去请。这位张友士来了以后,贾珍在请他喝茶时再次提到“老先生人品学问,又兼深通医学”,可见确实不是专业医生。但是这位张大夫果然了得,一号脉之后就确诊了,分析了一通症状病情,而且毫不犹豫地否定了“喜脉”之说。下面有一段文字值得注意:“旁边一个贴身伏侍的婆子道:‘何尝不是这样呢。真正先生说的如神,倒不用我们告诉了。如今我们家里现有好几位太医老爷瞧着呢,都不能的当真切的这么说。有一位说是喜,有一位说是病,这位说不相干,那位说怕冬至,总没有个准话儿。求老爷明白指示指示。’那先生笑道:‘大奶奶这个症候,可是那众位耽搁了……”接着又分析了详细病情与治疗对策,强调秦可卿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得病是因为“思虑忒过”。“此病是忧虑伤脾”等等。那婆子说“可不是”,证明张大夫说的句句在理。张友士果然见识非凡,开出的药是“养心调经”之药。那婆子说的“我们家里有好几位太医老爷”,就是前面尤氏提到的几个庸医,也就是张大夫说的把秦可卿耽搁了的那几个连开药方都要经过集体讨论的草包。用这第十回最后贾珍的话来说,这些就是“混饭吃久惯行医的人”。所以没有任何一位御医给秦可卿看过病。

    顺便说一下,从《红楼梦》来看,曹雪芹对不少医生十分不敬,这里只是一处而已。比如六十九回给尤二姐治病,就提到了王太医等好几位太医,没有一个是御医院的御医,其中那个胡太医竟然“卷包逃走”。我猜想,曹雪芹或者他的家人恐怕受过庸医的耽误,所以《红楼梦》里好几处写到庸医误诊,也挖苦江湖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