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序(4)(1/2)

    诞生于18世纪中期的《红楼梦》不少进步的观念,直到21世纪的今天也不落后。林黛玉是曹雪芹最钟爱的少女,他对黛玉的批评,至今仍不失现实意义。许多中国女性,包括一些受了高等教育并在包装上追求时髦不遗余力“全球化”的年轻女子,观念却依旧停留在几百年前。有些人甚至还没有达到黛玉、探春、凤姐、小红的高度。

    20世纪60~70年代,除了顾准和孙冶方等几位在牛棚中的明白人之外,中国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在苦苦思索如何将中国经济带出困境,曹雪芹已经通过探春指出了出路。宝钗、探春、凤姐等不少人,都有补天之才,却无补天之命,她们只能在大观园、宁国府小试牛刀。

    《红楼梦》让中国人如此着迷,是因为它有无数细节和局部都经得起反复地品味式精读和解剖式研究。贾雨村在一个破庙门前看见一副“旧破”的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他想:“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且不说对联内容,曹雪芹在这“门巷倾颓,墙垣朽败”的庙宇的对联前面,再加上“旧破”定语,而且写出门额上“智通寺”之名,还让贾雨村发了一番似乎“智通”之论。曹雪芹用心之良苦,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天伦乐宝玉逞才藻“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是《红楼梦》中许多对联中最重要的一副,出现过几次?在什么地方?琢磨起来,真是意味深长。

    小橱房风波实际上是一场未遂政变,因何而起?其中司棋领导的一场全武行,始终围绕着什么进行?它有什么象征意义?真值得细细品味。

    《红楼梦》和其他几部经典之作的一大区别是有极高的文化含量。《红楼梦》的诗词曲赋从数量来说,并不比《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更多,但是那些小说中的诗词曲赋都可以跳过不读,不影响下面的阅读效果。《红楼梦》可不行,这些非散文形式不但有很高的艺术与智慧价值,而且暗示后面的情节和人物命运,若是跳过不读,后面有些情节就会不大明白,失去许多审美情趣。尤其是在一起做灯谜时各个谜语之间还有联系,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再比如,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让鸳鸯行酒令时,薛姨妈享受什么待遇?刘姥姥坐在什么位置?都有讲究,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礼仪。了解了这个特点,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