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贾政去东宫见谁?(2/2)

那么,一,雍正当时死于圆明园,乾隆“移”到哪个“主宫”去呢,是紫禁城还是圆明园?二,在雍正“暴亡”的情况下,新帝登基只会立自己的一位妃子为皇后,而不会在此国丧期间册封皇妃。根据《清史稿》的记载,乾隆是“以(依照先帝)遗命尊奉妃母(弘历生母)为皇太后,复奉(皇太后)懿旨以(而)上(晋升)元妃为皇后”。这位“元妃”是富察氏,雍正五年,雍正册封她为四皇子弘历的嫡福晋。

    乾隆会不会在他登基之后马上就晋升元春为贵妃,并由于她揭发秦可卿有功,不仅不问贾府藏匿罪人之女大逆之罪,而且让她准备回家省亲。我们只要看看《清史稿》上记载的乾隆本人在丧礼问题上的鲜明态度,就明白有没有这种可能性了。

    雍正死后,乾隆不顾群臣反对,坚持“定三年丧制”,身体力行。雍正是八月下旬死的,第二年即乾隆元年(1736)正月他正式改元,距离雍正死已经一百二十余日。先换了素服“诣(到)雍和门行礼毕”。后来在太和殿接受群臣朝贺时,“不作乐,不宣表(以示一切按先帝时的章程办)”。虽然早已决定立嫡妃富察氏为皇后,但仍然到乾隆二年十二月才正式册封。乾隆三年八月,乾隆帝亲自率领王公大臣到泰陵行三周年祭礼,这样才算完成了三年丧制。所以说从十八回后半元春省亲起到五十三回前半回这三十五个回次,写的是乾隆元年的事,实在是不可想象的,在实际生活中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为什么?

    因为元春省亲虽然据说是乾隆元年的事,但是她晋升贵妃和皇帝让她及其他妃子可以回家省亲却是头一年定下来的,也就是说,成了雍正一死——从小说描写来看,时间还远未到八月,雍正还活着——乾隆就晋升元春为贵妃了,并准许她们可以回家省亲了,于是各家大兴土木,贾府还到苏州去采买戏子。对礼制严格到极点的乾隆怎么可能这么做?何况他当时还只是皇四子,不是太子,更不是皇帝,他怎么能够册封贵妃?他自己在乾隆元年正月的一天在太和殿接受群臣朝贺,“不作乐”,却让元春浩浩荡荡随着音乐伴奏(十七、十八回有贾府等候的人远远“闻得隐隐细乐之声”)地回家省亲,而且贾府还演戏,而这些小戏子显然来到大观园就一直在排练,因为一切准备工作实际上头年十月份就已经完备。雍正是八月下旬死的,当时还在百日国丧期间,贾府岂敢如此严重违制?这样做是要杀头的。我们只要看看下面的例子就明白了。

    乾隆十三年随皇帝东巡的皇后富察氏在德州死了,依顺治年间制订的丧仪,包括各种祭奠礼仪与规矩,“与大(皇帝)丧礼同”。这里有哪些和人们有关的规定呢?《清史稿》卷九十二“皇帝丧仪”记载: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死了,“圣祖(玄晔,即康熙)截发辫成服,王、公、百官、公主、福晋(皇子之妻)以下,宗(室之)女、佐领、三等侍卫、命妇以上,男摘冠缨截发,女去装饰剪发”,这些男女分别在紫禁城的不同门外,“咸缟素,朝夕哭临,凡三日”。“至四日,王公百官斋宿凡二十七日。过此则日哭临一次,军民服除。

    音乐、嫁娶,官停百日,军民一月。百日内票本用蓝笔,文移蓝印。禁屠宰四十九日。京城自大丧日始,寺、观各声钟三万杵……”乾隆在实行这个帝王丧仪上特别严格。富察氏死后,有一些总督、巡抚、都司、知府等高中级文武官员,自以为天高皇帝远,自己就是这个省、这个府的土皇帝,不到百日就剃发(把额前约一寸的头发剃光)了,被人密报,乾隆大怒,结果有两位从一品的总督被赐自尽,还有一些也都受到严厉处罚。乾隆的圣旨还特别强调:“申明祖制,禁百日内剃发,违者处斩。谕载入会典。”死的这位是皇后,而雍正是乾隆的父皇,他在礼制上肯定要更加严格、严厉得多。因此乾隆是决不可能在他父皇刚刚死去就封贵妃并让她们准备省亲大搞欢庆如此放肆地折腾的。

    如果十六回是写雍正的暴亡,和乾隆将从东宫移到主宫去当皇帝这样一段史实,那么,一,雍正当时死于圆明园,贾政陛见并去的“东宫”和贾母等要去谢恩的地方是紫禁城还是圆明园?二,在雍正“暴亡”的情况下,新帝登基只会立自己的一位妃子为皇后,而不会在此国丧期间册封皇妃。这种时候夏太监怎么会来“道喜”?“宁荣两府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国丧期间一个官宦之家竟然如此放肆,岂非死罪!从夏太监宣旨到皇帝决定让妃子们回家省亲,时间不长。如果雍正刚死,乾隆怎么会作出这种决定?这种时候夏太监怎么会来“道喜”?

    所以小说中写的内容与生活中的雍正死乾隆登基毫无关系,不可能是乾隆元年的事。贾政陛见的那位皇帝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只不过没有成为艺术形象而只是一个艺术符号而已,不能将他坐实为清代的哪个皇帝。这个小说中册封贵妃的皇帝和贾政“陛见”的是同一个人,但是和贾政去东宫见的那位则是两个不同的人。贾政先是陛见皇帝谢恩,后来去东宫是去见刚刚被册封为贵妃的元春。贾政让仆人回来通知贾母等都去谢恩——自然是向皇帝谢恩,但是通常只是到宫中的某个门外跪谢而已,由太监代领和禀报皇帝。如果能够到皇宫正殿丹墀(台阶)下跪谢,那就荣幸得不得了了。那么贵妃元春怎么会住在东宫呢?太子确实住在东宫,因此往往以东宫代表太子。但是住在东宫的不仅仅是太子,还可以有别人。何况雍正朝十三年根本就没有宣布谁为太子,所以住在东宫的不是太子。有的朝代,比如北魏,东宫除了太子住着外,还是保卫皇宫的大批禁军驻扎的大营呢。

    至于为什么听说夏太监要来降旨,贾府上下惶惶不安,其实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封建**时代,皇帝派太监降旨,祸福难料。再说,曹雪芹写得也很有分寸,“唬的贾赦贾政等一干人不知是何消息”。因为宣旨必须在正房大厅进行,而此时贾府正在大厅为贾政生辰大摆宴席,必须马上迅速全部撤除,晚一点都是对皇帝的大不敬。而贾政走后,虽然“贾母等合家人等皆惶惶不定”,但已经有夏太监的“满面笑容”在前,所以只是不放心而已,是很正常的不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