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帝国潜流 > 用人唯奴的理由

用人唯奴的理由(1/2)

    在**体制下,人才首先做奴才,办公首先要办私,这是千古颠不破的“真理”。起家时用人才,守家时用奴才,这也是万年摔不烂的“真理”。

    有人当面给李鸿章提意见,指责他一力提拔乡党,老是喜欢用一些熟人。李鸿章很不以为然,不耐烦地反问,我不用人唯亲,难道你让我用人唯疏吗?

    对用人的标准,袁世凯也有自己的一套。熊希龄组阁时,梁启超想做财政总长,意与熊氏共进退。谁知,袁世凯最后拿出的总长名单里,根本没有梁启超。在熊希龄力争下,才给了梁启超一个教育总长,但梁坚辞不就。熊希龄只好再次面陈。袁世凯不客气地说,梁启超办不好财政的,书生会说会写会饮酒会骂人,如此而已。熊希龄不同意,反驳道,梁启超著作等身,学问极大,你没试过,怎么就下这样的定论呢?袁世凯只好实话实说,梁启超文章写得越好,就越做不好。我去五国银行团借款,他是反对的。因为从道理上看,这种举措是不妥善的。可是我需要钱,没有钱怎么和南方打仗?一个财政总长,我让他去借钱,他不去,还跟我讲大道理,写文章批评我,说甲乙丙丁如何不该借,我要他何用?

    袁世凯作为一代枭雄,能在乱世中乘势而起,肯定不是个糊涂鬼。他知道他的车使什么样的马最合适。袁氏用人的尺寸,并不是根据是非善恶,为其服务才是唯一标准。否则,即使是二十四岁就名动天下的梁启超,也可以弃之不用。让你当个法务次长,不过是摆个花瓶,装饰我的门面。真把自己当根葱,那就太不自量力了。听我的话,就用用你;不听我的话,就靠边站;要是闹别扭,就摆平你。后来赵秉钧在袁世凯指示下,暗杀了宋教仁就是个例子。

    在**体制下,人才首先做奴才,办公首先要办私,这是千年颠不破的“真理”。起家时用人才,守家时用奴才,这也是万年摔不烂的“真理”。第一条意思很简单,当不好奴才,人才的价值就实现不了;记不住、办不好上司的私事,就得不到充分的信任。第二条意思也不复杂,创业时需要人才出力打拼天下,有点缺点也就包容了;守业时则要的是能挠痒的奴才,安享天下了谁还容你去吆五喝六?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是对待人才最有良心的措施;朱元璋杀戮功臣,则彰显了对人才的残酷。野兔没了,猎狗就该煮了吃了;小鸟没了,弓箭就该库存起来了;敌国灭了,韩信这样不太听话的人才也就该杀了。善良又深明大义的岳母在岳飞背上刺上了“精忠报国”。但对宋高宗来说,“报国”固然需要,而“精忠”才是第一位的。岳家军日渐强大,捷报频传,祖上黄袍加身的事仿佛就在昨天,高宗只好把岳飞除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呀。

    人才被重视却往往不被重用,奴才被轻视却往往被重用。历史上最优秀的人才,往往不如奴才吃香,动辄就被排斥在圈子和体制之外,备遭冷落,说起来真让人感到凄凉。

    在封建**时代,为什么统治者喜欢用人唯奴,这是个需要好好探讨的问题。在王权体制下,所谓家国天下是一体的,公与私很难分得清清楚楚。选拔官吏的一个最重要标准是德才兼备。所谓德就是听话,所谓才就是有本事。有本事又听话,才是完美的“才”。

    武松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也做过奴才的勾当。他就任阳谷县步兵都头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替知县大人做私事。知县到任两年多后,赚了不少银两,打算派人转移到东京,送给亲属储存起来,作为升迁的资金。因为担心路上被人劫了,须派一个“有本事的心腹人”来干这项重要工作。这里的“有本事”和“心腹人”,就代表了人才与奴才的结合。知县想起了打虎英雄武松,于是把他叫来:“我有一个亲戚,在东京城里住,欲要送一担礼物去,就捎封书问安则个。”知县还许诺:“你可休辞辛苦,与我去走一遭,回来我自重重赏你。”武松能有个为上司服务的机会,感到非常激动,他立即表忠心:“小人得蒙恩相抬举,安敢推故?”知县很高兴,赏了武松三大杯美酒。武松不辱使命,顺利地完成任务,知县又赏了酒食和银两。后来武松犯了命案,知县念及他替自己跑腿的功劳,采取了改写呈文的方式,给他争取到了从轻发落的判决。

    现实生活中,有本事的往往缺少奴气,而奴气重的往往本事不大。如何实现属下的奴气和本事的结合是个千年难题,尽管历代**统治者一直抓耳挠腮,却一直找不到答案。其实,这本来就是一道错题。

    如果无法实现“人”和“奴”的结合,往往重“奴”而轻“才”。在封建**体制下,因为要治理国家,维护统治,必须得用“文武干济之才,廉正教悫之品”。但是,无论帝王还是官员,他们最亲近的大都是善于察言观色、溜须拍马的人物。这样的人往往能爱上司之所爱,急上司之所急,想上司之所想,为上司的事情屁颠屁颠地效劳,对上司的指示干脆利落地落实。奴才的言行举动使上司心花怒放,自然而然地就会成为上司心目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一旦某个岗位出现空缺,上司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最信任和最喜欢的人。

    高俅不过是个破落户、小混混,还曾经因为教唆富家子弟赌博嫖娼,被人家的家长告了官,然后流放到外地,勒令他不准回京。就这样一个人,因为踢得一脚好球,哄得后备皇帝赵佶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