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贴吧精华欣赏 > 萝伏闲扯水浒旮旯 第二话 水浒主线情节时间

萝伏闲扯水浒旮旯 第二话 水浒主线情节时间(2/2)

燕青智扑擎天柱――――11年三月二十八黑旋风扯诏骂钦差―――11年四月梁山泊两赢童贯――――11年夏

    十节度议取梁山泊―――11年初秋

    高太尉被捉上山――――深冬,应该是12年元月宿太尉上山招安――――12年2月梁山全伙受招安――――12年3月初三至十三日【注1】这个是倒推出来的。书中明确说史进遇强盗前在庄外晒太阳是六月的事,三四月前他父亲去世,此前跟王进学艺半年,又自己练习半年,王进离开东京路上行走一个月,加起来共计十七个月,所以王进离京应是在前一年元、二月左右。徽宗继位大半年后提升高俅当太尉,高俅上任即开始收拾王进,所以王进出走的时间应该在徽宗继位一年内,但应是第二年度。徽宗继位年号是建中靖国,这个年号只有一年,此后改为崇宁。

    【注2】书中出现一个叙时的Bug,鲁达打死镇关西后逃到雁门关,说是走了半月以上,而比他早一天离开渭州的金老父女却说自己走了四五十日才到这里,明显时间概念混乱了。且按鲁达拳打郑屠是九月,上五台应在该年十月(初冬),可书中又说“鲁智深在五台山寺中不觉搅了四五个月,时遇初冬天气”,季节上完全弄拧了。若以此为准往回推,那鲁智深上山应该在犯案后的次年四五月左右。

    【注3】梁中书夫妇商议送寿礼是该年端午节,同时书中开始转叙郓城县。

    【注4】从杨雄石秀上梁山到李逵杀小衙内,中间隔了三打祝家庄、雷横枷打白秀英、朱仝发配等主线情节,缺少时间概念,姑且按最近的翌年计算。

    【注5】这是一个无法解释的Bug。按说梁山分派职司是在排座次后马上进行的,书上明确说梁山在四月十五开始做蘸,七日后即二十二日排位,而聚会任职却又说是宣和二年四月初一,合理的解释是,书中在此换了作者,没接好榫头。书中的情节接得很紧,我们姑且按同年同季继续排。

    说说水浒作者的时间感觉(萝伏)

    俺昨天一个贴子,花了牛笨功夫整理出了水浒主线情节的时间表。整理到梁山好汉排座次、分任职司的时候,发现与作者标出的宣和二年这个年份差了整整九年,一时大晕。因为此前,觉得水浒作者除了个别地方有点小差错外,对情节进展的时间标注大致是合理的。那么为什么宏观上的时间差这么多呢?

    其实想一下也不难解释,因为流行的宋江传奇本来就是徽宗宣和年间的事,不论是《宣和遗事》、还是龚圣的《宣和三十六人赞》都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梁山排座次的时候,作者一定要把时间扣在宣和年间。徽宗用宣和这个年号之前,已经作了十八年皇帝。如《水浒》书中所写,徽宗刚继位没多长时间,就出现了梁山英雄的事迹,看官就会提出疑问,梁山传奇能延续近二十年、到宣和年间吗?对啦,这个时间Bug问题就出在小说开始的描写上。

    小说写徽宗对高俅的喜爱,继位半年多就将其提拔到殿帅府太尉这个职位上。殿帅府太尉相当于今之国防部长,高俅从亲随到朝廷大员的晋升速度用不到一年时间,好像只有用长征二号火箭升天速度方可比拟,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为了急于让梁山人物出场,作者又让高俅上任后即雷厉风行的对教头王进实行“双规”。这样水泊英雄史进亮相,就早早定位在了徽宗当皇帝仅仅一年左右的时间,即徽宗崇宁元年前后。如按书中所写,鲁智深、林冲等人出场就三十多岁了,到二十年后受招安,已经五十多岁了,可以不必上阵而直接回家休息了。

    水浒作者在叙时上还有一个不太专业的地方是对战争的描写。过去由于基础设施比较差,交通和通讯落后,真正的一场战争通常要耗时几年甚至更长。而在作者的叙述中,除了行军路上花一些时间外,战斗过程基本不需要时间。想到这里忽然可怜起梁山的晁老大来,小说为了使情节紧凑,就让梁山外出征战的头尾时间接榫甚紧,梁山主力长期跟宋江出征在外,老晁多年来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象守活寡一样独守空房,好容易抛头露面一次,还死翘翘了。

    话说回来,水浒作者对很多具体的情节描写,时间把握还是很好的,春夏秋冬进展分明,如书中经常出现初冬、仲冬、深冬、暮冬的字样,说起来煞有介事。有些事件还跟几个民间节日联系在一起,凭添了很多真实感。这都是作者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