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煮酒侃水浒(1/2)

    提起打虎武松,谁人不知,哪个不晓!不过今天煮酒不打算聊武松的两膀神力和惊人武艺,想聊的是武松这个 人 ~小说里把武松当作英雄,这里的“英雄”应该是小说成书那个年代的概念,跟我们现在对“英雄”这个概念的限定和理解是有所不同的。我们霸道一点,就以现在对“英雄”一词的理解来评评武松 -- 评的结果是:武松配不上“英雄”二字!

    我们现代人对於“英雄”是怎么理解的?煮酒以为,“英雄”的行为应该包含两方面含义:

    1 主观动机是利他、利社会的;

    2 富于牺牲精神;

    以此标准,我们来看看武松够不够“英雄”的标准~武松的所谓“英雄壮举”,如打虎、杀庆等,虽然在客观上令社会和小百姓受益,但武松做这些事情的主观动机却首先是出于自身利益的 -- 他不把老虎打死,他自己就得玩儿完,因此打虎实际上是一种求生本能的延续;杀庆是为兄报仇,这个虽然比打虎在境界上高了一层,但毕竟还没有脱离开小我的层次(与鲁达比相去远矣!)

    至于为施恩报仇醉打蒋门神夺回快活林,武松在这个行为中的主观动机虽然有相当一部份是讲义气和显示自己武功的成份,但多少还是搀杂了依附权贵的成分,因此与鲁智深的一系列纯粹利他的侠风义举相比,实在谈不上有多高尚。如果说武松在打蒋夺店这个时候依附权贵的动机还不十分突显的话,到了他欣然接受张都监的任命并最终完全信任和听命于张都监的时候,武松这种不很高尚的动机就表露无遗了。

    [注:“不很高尚”并不意味着道德低下,而是道德平庸之意。希望武松米们不要误解。]

    终武松一生,他没有一次出手是为了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小百姓的利益。他后来几次救援鲁智深完全出自某种义气和搭档间的本能,还是与小百姓无关。这与鲁智深的作为形成鲜明对比!鲁智深几乎每次出手都是为了维护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小百姓的利益。即使与李逵相比,武松也是多有不如,相信许多朋友都可以顺手拈来两个李逵出於纯粹利他动机的义举。(这里只谈动机,不谈结果。李逵的许多义举的结果都是灾难性的 :-( )

    上山落草之前的武松,整个就是一个满怀希望与统治阶层合作而不得的角色,在这一点上,他与那个既满怀希望更千方百计不择手段主动争取合作的杨志相比,境界没高到哪里去;算是五十步笑百步吧。随着对官府和社会黑暗现实的认识的逐步加深,尤其是在入伙鲁、杨二龙山和上梁山之后,武松的政治觉悟的确有所提高,这突出表现在武松对招安的怀疑和抵触态度上。然而,这不过是其政治觉悟方面的进步,我们实在找不到其个人私德方面有所提高的证据。

    我所谓的“个人私德”,在这个地方,说白了就是你把跟你毫无关系的弱势群体、小老百姓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在这一点上,那个憨猛粗直的老鲁堪为完美典范!而武松差得可就太远了。

    武松让煮酒比较喜欢的几个方面是:

    1 严辞拒绝嫂子的勾引,表现了人类基本的道德水准;2 有钢骨,极要强,决不愿委曲做人。他在柴府上对柴进的冷嘲热讽、断臂后对宋江说的话,就是明证;3 对胞兄情深义重,对宋江、施恩等也算义气深厚,断臂后还留下照看重病缠身的林冲,是个重感情、很念旧的人;这些大约是武松身上最亮的闪光点了。

    总的来说,武松的道德水准一般或中等偏上一点点;比李逵略有不如,跟老鲁则完全无法相比,但比杨志略优。由於武松的绝大部分行为中缺少明显利他的成分,因此按照现代人的标准,武松难称“英雄”。

    董平在梁山英雄座次上的排名是第15位,在马军五虎中位居末席。那么董平武力究竟如何呢?

    煮酒以为,英雄座次是梁山人物军政能力和资本的一个综合性的排名,而马军、八骠、小彪远探、步军头领、步军将校则是一种纯军事能力的排名。武力属於军事能力范畴,因此我们在讨论董平武力时可以基本舍弃英雄座次那个排名,而只关注后面那个排名系统。

    在后一排名系统中,纯军事能力虽然未必完全等同于单挑武力,但两者关系十分密切。而且这套纯军事排名应该是轻特技能力、而重常规武力的。否则以张清的飞石手段无论如何也不应排在杨志、索超之后。同理,花荣的神箭曾令秦明、甚至卢俊义大惊失色,他为何没有排在五虎之首呢?

    正因为水浒的这种排名带有明显的重常规武力而轻特技武力的倾向,因此本文亦采用同样的指导思想来分析董平的武力。

    董平位居五虎之末,按照一般的猜测,他的常规武力比之关胜、林冲、秦明、呼延是要略逊一筹的。按照五人的实际战例来看,也的确如此。这一点就不赘言了。那么董平与八骠相比又当如何呢?

    首当其冲的就是八骠之首小李广花荣!花荣最拿得出手的战绩是:

    1 与秦明四五十合战成平手;

    2 20合令彭屺力怯;

    3 对田虎手下先锋悍将董澄战30余合,似乎占据上风;复以一敌二耐心缠斗董澄及其偏将沈骥,为取得此役全胜立下首功。这个董澄非比寻常,与朱仝仅交手10合出头即令美髯公知难而退。

    董平最有说服力的战绩是:

    1 与韩涛交锋不久即占据相当优势 --- “董平那对铁枪,神出鬼没,人不可当”,迫使宋江临阵换将。对比秦明20合令韩涛力怯急欲逃走,董平武力之猛实不遑多让。

    2 与徐宁单挑50余合占据一定优势 --- “交战良久,宋江恐怕徐宁有失,便教鸣金收军。徐宁勒马回来。”徐宁与董平之战的情景,与三国演义中凌统力抗张辽最终令孙权恐其有失火急鸣金并派吕蒙接应回来十分相似,可见徐宁比之董平是略逊一筹的。

    3 一败高俅之时董平与对方节度史王文德大战30合,令对方料赢不得,大叫“少歇”回阵后再也不敢与董平单挑。可见董平武艺在其之上。

    4 征大辽时与辽国皇侄、号称有万夫不当之勇的上将耶律国珍大战50合,抢得上风并最终趁乱搠死国珍。

    平田虎灭王庆的就先不列了。

    可见,若论战绩,董平只在花荣以上不在其以下。既然花荣都只能堪堪与董平持平,其他八骠就更不在话下了。不过为全面严谨起见,还是逐一简略点评一下吧。

    现逐一简评其他八骠头领及其他武力出色的人物杨志。此人与林冲用朴刀相斗,斗至50合马上要落败时幸得为白衣秀士叫住,堪堪保住颜面;与已恶斗花和尚40合的呼延战40余合,知难而退,再次保住不败之身。因此虽然杨志号称未尝一败,实际这个不败金身来得可实在不怎么光彩。杨志对敌二流武将的战绩也乏善可陈,二败童贯时跟个兵马都监坑吃了30余合,最后还是借了史进的光才得斩将;破大辽时杀的也不是什么重量级人物。因此论战绩,杨志明显逊于董平。

    史进尝有一败,且对方并非史文恭那般顶级人物,因此九纹龙武力亦难撄董一撞之锋锐。(“一撞”为水浒重要源头平话中对董平之称,在水浒中也有出现)

    徐宁在与董平的正面交锋中已自堪堪为逊。

    索超尚微逊于杨志,是以更无法与董一撞争锋。杨志、索超的武力比较另文详述。

    朱仝明显逊于花荣,当然不是董平之敌。

    穆弘徒有“没遮拦”之勇名,却了无过人战绩,不论也罢。

    张清枪法寻常,此为定论,自然无法与双枪将相抗。

    倒是小彪远探中的病尉迟的武艺手段,大有可观;但说到战绩,毕竟还在花荣、杨志之下。

    扑天雕李应曾十七八合击败祝彪,表现抢眼,可惜此公上山之后身负要职,鲜于阵前披坚执锐。

    除上述实战表现之外,原文中还有如下线索可以帮助我们判定董平的武力:

    1 梁山五虎在刚出场时多被赞为“万夫不当之勇”,董平亦有此赞。但八骠却无一人获此赞誉。

    2 一败高俅时,宋江和吴用商议要打朝廷一个下马威,在点将时吴用道:“他十路军马都到济州取齐。我这里先差两个快厮杀的,去济州相近,接着来军,先杀一阵。这是报信与高俅知道。”宋江道:“叫谁去好?”吴用道:“差没羽箭张清,双枪将董平,此二人可去。”

    董平、张清杀伤力之猛,可见一斑。

    3 梁山一战童贯大摆九宫八卦阵之时,董平为八员主将之选。其他七人分别是:关胜、林冲、秦明、呼延、杨志、史进和索超。当然花荣和徐宁也担任重职。

    4 梁山与大辽20余万大军进行总决战时,宋江选派五虎为攻击辽军主阵的主将,八骠及小彪远探等仅为副将。既为两军决战,必无儿戏,如果董一撞没有超强的武艺手段,怎能忝列五上将之选?

    综上,董平在马军之中,单挑武力仅排在卢、关、林、秦、呼之下,而明显高于八骠中的大部分人物。

    由於马战与步战不太好直接对比,凭感觉董平大致与鲁智深和武松相若,甚至攻击力可能还更强一些。

    对於孙立之被摒于36天罡之外,煮酒虽亦无成熟想法,但还是想拿出来就教于各位高手。

    我觉得主要是两个方面促使宋江对孙立抱有一定防范和警惕心理。这两个方面分别是:

    1 孙立的小集团达到8人,且其中三人都颇富智计;2 孙立主动献计打入祝家庄做梁山内应其中第二方面更易引起宋江的警惕。下面展开分析一下。

    由於梁山座次是第71回定下的,因此如果要研究座次方面的问题,只能在前70回中找原因。

    梁山上的非宋江系山头大约有这么几个:晁盖系,鲁智深系,还有那三个军官系(关胜、呼延、张清),一个江湖系(樊瑞)。

    穆弘、李俊、燕顺、欧鹏等小系基本可以看作宋江系。

    对於晁盖系,由於历史原因,他们始终视宋江为救命恩人(实际也的确如此),本身利益方面也无太大冲突,因此宋江感觉尽在控制之下,基本不会有防范警惕心理。

    鲁智深系。此系中四位中坚人物之一武松,与宋江渊源颇深,更兼鲁智深、史进无私坦荡的品格,恐怕搁任何人,都不会防范他们。四位中有三位都无须设防,因此整个派系对於宋江来说也基本无须忧虑。

    三个军官系和一个江湖系都是败军,人数各只有三人,本来就难以搅起什么大浪,更兼四系都是梁山手下败将,在梁山上的政治地位只能处於从属地位。其中势力相对来说较大的两系 ---- 关胜系和呼延系,由於首脑人物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秉性忠义) 与宋江明显合拍,因此宋江对其均欣赏、信任有加。

    孙立这一系,共有八人,分别是:孙立、孙新、顾大嫂、解珍、解宝、邹渊、邹润、乐和。该系人数众多,且与宋江无旧(!)。除此8人之外,另有杨林、邓飞,亦与孙立“至爱相识”,可见孙立之魅力和隐隐然领袖能力(!)。而且这8人中的前三人都颇富智计,孙立的下面再说,孙新是策反孙立大闹登州的总导演,顾大嫂是副导,而且顾大嫂后来在梁山攻击东平府时担任过特务工作,进退有度,慢说梁山另外两位巾帼难望项背,即令绝大多数好汉恐也无此冷静、智计。

    这个派系首脑人物的心机智力以及孙立的个人魅力,构成了宋江防范和警惕的潜在理由。

    最关键的是孙立主动献上的这条打入祝家庄做内应的计策,令宋江对其人大起防范之心。

    孙立此计,实施极为成功,但其整个行为却在两个方面犯了宋江的忌,令宋江不得不忧心忡忡:

    1 孙立此次计策,是梁山首次运用内应计策,其计谋之深、之毒,令人不寒而栗。柴进后来打入方腊内部的行为,很难说不是受到此次计谋的启发。(张清打入田虎内部的就不说了,因为那20回我们都不作数) 任他是谁,手底下放个智计城府如此这般的人物,都不会睡得太踏实的。

    2 孙立此计的成功,直接建立在旧友信任的基础之上。

    这一点虽与上面第一点有交集,但还是可以单列出来谈谈的。

    梁山上的豪杰之间,也包括宋江、吴用等有权谋、智计的人物,彼此的交往很讲究一个襟怀坦荡、肝胆相照。虽然许多好汉如鲁智深、武松、杨志、石秀、燕青等等都是“精细之人”,处江湖之险,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但在朋友之间的交往上却不耍什么心眼儿。

    梁山上的许多关系,其实也是建立在多年前相识的基础上的,如宋江与花荣之间就是多年前草草见过一面,后来宋江有难,花荣马上来信请宋江来清风寨避难。宋江与武松之间的关系,其实也是如此。

    可这位孙提辖,为了自身利益,一出手就狠狠地算计了朋友一把。不能不说,孙立此举,无形中违背了宋江多年来奉行的行为准则 (对朋友不耍心眼,多年前的朋友关系依然可以绝对信任)。

    那位说了,宋江自己对朋友就很不够意思,他有什么资格去指责别人!

    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宋江可能有种双重标准,作为山寨之主,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他可以不择手段,但他无法容忍其他人这么干。而且宋江除了最后拉李逵一起死之外,并没害过他欣赏的好汉本人 (家属不算)。总之,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这里不想展开了。

    基於这些原因,宋江对孙立集团是抱有一定戒心的,对孙立本人更有较深成见。我觉得这基本上可以构成宋江人为压低孙立在山寨上地位的原因。

    草草为上,不通之处想必甚多。望各位不吝赐教。 刀兄文中提到的一些问题,现逐条回复如下。为了避免误会,我一律采取原文引用的方法,而不做rephrase或引伸。但决没有逐条反驳的意思。这个还请刀兄理解刀兄言:

    在此先说明一下,孙立的智谋能力并不算很突出,他在祝家庄做内应时的计策均为吴用所授。

    煮酒答:

    1 孙立献出的内应之计,是一个军事行动的总计划、宏观计划;而吴用的所有智谋运用,都是以孙立这个总计划为基础所进行的微观设定。应该说,两人分别负责不同的层面,都表现出了智慧。

    当然,让孙立象吴用那样做出周密细致的微观计划,孙立基本没有这个能力;而让吴用处在孙立的位置上(与栾廷玉的关系),吴用肯定也会想到。吴用的智谋明显高于孙立,这个是无可质疑的。但是正如刀兄提到的,孙立在打入祝家庄之后能成功地执行吴用事先的安排,势必需要他依靠自身的机智 (甚至是急智) 来排除一切不利因素、应对一切突发情况。我觉得在这方面孙立也表现出了过人的智慧。

    总体上,孙立在宏观计划和微观执行这两个层面都表现出了过人的智慧。我觉得不能因为他在智计方面不如吴用、朱武,就忽略其智谋能力。

    2 更重要的是,我前文强调,如果孙立仅仅具备过人智计,这未必会令宋江特别忌惮。关键是孙立既有相当智计,同时又表现出很深的城府 (能骗得祝家庄高层的绝对信任),而且其计谋还利用了昔日同窗的信任,这三方面揉在一起,这样一种综合素质,才是宋江所特别忌惮的。

    刀兄言:

    但我们也要考虑这一点:孙立拉家带口好几十人,又是朝廷军官出身,这么就投奔梁山,又没有相熟的人(邹渊认识三个,不过他和他认识的人都属于小角色),梁山泊肯定怀疑他们。孙立也知道梁山泊会怀疑,因此他会主动设法让梁山泊释疑的。是的,他们得交一份投名状,才能让梁山人放心。所以我认为,当孙立主动要求做内应时,他的想法应该是证明自己清白的成分较多,不择手段、背叛好友、纯是为了立功的成分较少。如果确如我所说,那么当宋江想到孙立的这次行为时,就会心平气和多了。

    煮酒答:

    1 其实,拖家带口上梁山,比自己孤身一人上梁山,似应更能减少山寨的疑虑。三国演义中蔡氏兄弟诈降江东,正是因为没有把家属带过来所以才引起周瑜的怀疑。

    如果孙立上山后将自己的家眷完全交由宋江控制,我想宋江应不致对孙立等人有太多怀疑吧?

    因此,我觉得在孙立“主动要求做内应、背叛旧友”的行为中,自保释疑的成份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一行为 (因为明明存在其他手段得以自保),而含有相当大的为山寨立功以图进身的功利成份。

    2 退一步讲,即使煮酒认可刀兄的观点 ---- 孙立献内应之计的主要动机是自保释疑而非图取进身,孙立此举依然可以成为宋江忌惮的原因。

    你的行为的动机是一回事,别人通过你这个行为如何解读你的动机又是一回事。因为孙立的动机是自保不能推出宋江将其行为之动机同样解读成意在自保。而且宋江对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