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贴吧精华欣赏 > 水浒武力---- 三个八十万禁军教头

水浒武力---- 三个八十万禁军教头(2/2)

身一刀腰斩而死。王文斌没有输在力气上,而是输在了最不该输的招数上,其武学素养比起王进林冲等前任来至少差了半个档次。

    其实王文斌注定命苦,君不见,那辽国兵精将猛,梁山以一偏师降伏一国之力,而108名头领竟然能毫发无损,是不是也太玄乎了呢?所以作者临时找来了这个替死鬼。如果完全跳进故事本身的情节来看,王文斌也是一个冤大头,辽军太乙混天像阵之厉害宋江岂有不知,却眼看这个大国宝去白白送死。当王文斌被腰斩的那一刻,估计宋江的心里乐开了花:“死的好!王教头不死,哪里显得出我梁山兄弟的手段?”正是:苦了一个王文斌,幸福梁山千万人。

    王文斌虽然华而不实,但是也算得上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汉子,但是他这样的庸才却支撑不起宋朝的一片天,王进 —— 林冲 —— 王文斌,八十万禁军教头一代不如一代。走了王进,还有林冲;走了林冲,来了王文斌。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永远都是不缺的,但是庸人和人才毕竟不同,否则,汉高祖刘邦不会发出“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千古感叹。猛士在哪里?猛士也许就在你的眼皮底下叹气!

    四、长缨在手,望龙兴叹

    索超与杨志打了一场表演赛,大名府的所有职业武将和普通看客都一口咬认定这是他们平生仅见的精彩打斗,估计将在很长时间内成为当地酒楼茶肆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这场精彩演出却是由一个低级军官和一个囚犯所奉献的;那些中高级军官们平日里尸位素餐,想必当时一个个张着大嘴抽倒气,看得连自己姓什么都忘了吧。更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他们身边还有一位枪棒天下第一的卢俊义。正当国家用人之际,卢员外这样的大英雄就在身边,而大名城里的那群官员偏偏看不见。

    花荣潜伏于寥落的清风寨,本该射龙射虎的箭却只能射向野兔飞鸟,还要不时忍受文官上司的龌龊气。花荣这样的镇国大将岂能满足于区区连级军官?青州知府如果能够知人善任,三山攻打青州时,恐怕又是张清连打梁山15员头领的重演了。

    鲁达吊着两只巨粗的胳膊,满世界乱闯,没人敢惹,但他仅仅是从西北边防转业下来的低级军官,他这样的直肠子脾气在官场上吃不开,只有江湖才是他的家。

    关胜介绍郝思文时说:“这兄弟,十八般武艺无所不能,可惜至今屈沉在此”。宣赞也是倒霉,因为得罪了老丈人,颇有战功的他不得重用。关胜武艺绝伦自不必说;宣郝二将也绝不容小觑。征讨梁山时,两人都是单独被梁山的两员一流虎将合力擒获,比韩滔彭玑之流要难对付得多。郝思文在梁山大战苏州八飞将时光荣入选团体赛主力阵容,并且没有掉链子,值得一提的是,排位在前的宣赞却落选了,是否意味着宣赞的武艺微逊郝思文?宣郝二将的武力臻于一流而未达一流,大郝和徐宁一起探哨时遭到南军6员偏将突袭,徐宁死战得脱,而大郝却惨遭擒获,这就是宣郝二将与一流武将的差距;徐宁只能慌张逃跑,而关胜却独力战退6将,这又是一流与超一流的差距了。扯远了,赶快打住。

    有不得志者,更有报国无门者。阮氏三雄做梦都想把一腔热血“卖给识货的”,小五说:“我也常常这般思量:我弟兄三个的本事又不是不如别人。谁是识我们的?”若不是吴用赚他三人劫大名府的运钞车,阮氏三雄只怕要空抱一身武艺和雄心终老在故乡了。

    如果英雄豪杰不能显达于朝廷,那么无能之辈便会充任国家大梁了。

    五、朽木作梁,大厦将倾

    童贯的十万大军两征梁山,片刻之间就被杀得丢盔弃甲;领军的八都监狸猫装老虎,被江湖好汉们无情地打回了原形。都监相当于上校副师级别,本应该是军中长城,却如此不堪一击,且来看他们的丑陋表演:

    陈煮二十余合授首于秦明;马万里与林冲斗不到数合便气力不加,随即被戳死;段鹏举成了李逵的招牌杀人动作的又一个牺牲品;周信在张清的飞石下丧生;王义、韩天麟两人就更是烂到底了,一合被KO。唯有许州都监李明算得上一员良将,与杨志斗了三十余合激战正酣的时候,遇上同伴吴秉彝被史进所斩,一下落了单,心里一发慌,死于杨志枪下,最后还引来了战地记者的一段咏叹调送终。

    八都监中,只有李明一人称职;陈煮、吴秉彝可比团练出身的韩滔彭玑,但是在梁山虎将的眼里,与插标卖首者无异;其余如王义、韩天麟之辈纯粹是滥竽充数。随军中还有两个特邀的大内高手助战:酆美、毕胜。此二将分别与朱仝、雷横勉强打成了平手,虽然他俩的武力臻于梁山八骠的尾巴水准,但是相对于他俩的朝廷御前龙虎大将的身份而言,还是觉得有些美中不足,显得朝中无人。

    鹰有时飞得比鸡还低,但是鸡永远不可能象鹰一样翱翔。关胜等人屈沉中不消沉,终于等来了鲤鱼跃龙门的机会;花荣鲁达们失意于官场,笑傲于江湖。而八都监之流平日里人模狗样,一动真格的只能丧师辱国。鸡永远是鸡!

    难道在朝廷十万大军之中就找不出几个五虎八骠级别的大将了吗?STUMPYTIGERW相信肯定有几个类似花荣索超的低级军官埋没在这十万大军中,但是他们只能被裹夹在兵败如山倒的潮流中仰天长叹。

    如果太多的豪杰都靠边站,那么皇帝最终也只能靠边站。当徽钦二帝坐在辽东寒冷的枯井里看天的时候,他们是否会想起梁山,想起延安府,想起那些散落江湖的落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