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文革水浒评论选 > 评金圣叹腰斩《水浒》

评金圣叹腰斩《水浒》(1/2)

    柏青 (1975.10.05)

    《水浒》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相传由施耐庵于元末明初写成,原作是一百回本。在其流传过程中,还出现了一百二十回,一百一十五回等版本。到了明末,封建反动文人金圣叹将《水浒》腰斩、评点,成为七十回本。这个金批本流传最广,一直受到吹捧。清代封建文人称赞金圣叹腰斩《水浒》“深得剪裁之妙”。买办文人胡适,更把金批《水浒》说成是“一部永不会灭的奇书”。解放以后,有人也仍然把金批本赞为《水浒》的“最佳版本”,对金圣叹腰斩《水浒》继续吹捧。因此,深入剖析金圣叹腰斩《水浒》的反动实质,是《水浒》评论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水浒》写了投降的全过程:它的前七十一回,主要内容是梁山起义军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宋江篡夺梁山泊领导权,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推行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专等朝庭招安的投降主义路线。七十一回后,主要内容是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恶性发展,由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发展到接受赵宋王朝的招安,替朝廷打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这样一个结构,完整地体现了作者的反动政治意图。而金批本却砍掉了七十一回以下的全部内容,增加卢俊义的一场恶梦作为全书的结尾,并把原作第一回改作“楔子”,成为七十回本《水浒》。腰斩后的《水浒》,删掉了宋江叛变投降、充当反革命鹰犬的一系列罪行:在菊花会上,宋江公开提出“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的投降口号,对李逵等不愿意投降的人们,软硬兼施,百般压制。此后,宋江又极力讨好朝廷,对俘获的反动官僚高俅“纳头便拜”,待如上宾,恭恭敬敬送出山寨,“专等招安消息”;对前来招安的“天使”,更是卑躬屈膝,“叩首伏罪”,表示要“尽忠报国,万死无怨”。甚至不惜跑到京城,向皇帝的宠妓李师师施以重贿,企图讨到皇帝招安的“赦书”。在接受招安后,宋东又亲自率军攻打方腊,对起义农民“剖腹剜心”,残酷镇压。宋江因此而“官爵升迁”。但是,和一切走狗一样,他终究没有逃脱可耻下场。这个死心塌地的奴才,喝了有毒的御酒,还高叫“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而且唯恐李逵重上梁山,又设下圈套,用御酒毒死了李逵。这些怵目惊心的事实,彻底地暴露了宋江这个投降派的狰狞面目和投降主义路线的反动本质。**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而腰斩后的《水浒》,却勾销了投降主义路线的严重恶果,掩盖了宋江这个投降派的真面目,模糊了人们对《水浒》宣扬投降主义的反动本质的认识。因而,这部反面教材不仅失去了完整性,成了“断尾蜻蜒”,而且变得不真实了。鲁迅对金圣叹腰斩《水浒》非常不满意,专写了一篇评论金圣叹的文章《谈金圣叹》,指出“单是截去《水浒》的后小半,梦想有一个‘嵇叔夜’来杀尽宋江们,也就昏庸得可以。”这是对金圣叹腰斩《水浒》的辛辣讽刺和深刻批判。

    金圣叹腰斩《水浒》,决不意味着他和《水浒》作者在根本立场上有什么不同。他们在仇视农民革命这一点上是完全一致的。但是,他们在对付农民起义的策略上,却有不同的主张。《水浒》作者主张在对农民起义进行镇压的同时,着重采取“挖心战”的策略,妄图用“招抚”这把软刀子消灭农民革命。在他看来,利用宋江这类钻进农民起义军内部的地主阶级分子,篡夺起义军的领导权,从内部来瓦解革命,比依靠反动军队剿灭革命更有利。事实证明,蔡京、童贯、高俅之流做不到的事,宋江却可以做到。所以,他在《水浒》中,极力贬斥梁山泊革命领袖晁盖,把他屏于一百○八人之外,让他“归天及早”,而让投降派头子宋江坐上第一把交椅,窃取了领导权;他还歪曲和丑化李逵、吴用、阮氏三兄弟等反对投降的人,把宋江、卢俊义这样的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捧上天。《水浒》作者还把宋江的招降纳叛美化为“招纳豪杰”,把宋江“替天行道”、争取招安的投降主义路线,说成是上奉天意,是从“九天玄女”那里领来的“法旨”,下得民心,“众皆称谢不已”;把起义军在宋江投降派把持下接受招安,说成是“方成正果”,而把宋江充当宋王朝镇压农民起义的鹰犬,说成是“尽忠报国”。其罪恶用心,就是妄图通过宣扬投降主义,美化投降派,来扼杀起义农民的革命意识和造反精神,使他们不剿自灭,或者纳入维护封建反动统治的轨道。这是十分阴险毒辣的一手。而金圣叹则反对《水浒》中鼓吹的这种“招抚”策略,这在他为《水浒》写的三篇序和大量批语中,十分鲜明地反映出来。他认为对农民起义进行“招抚”,是“失朝廷之尊”,“坏国家之法”,会导致“罪归朝廷而功归强盗”,使“已为盗者读之而自豪,未为盗者读之而为盗”;而让宋江去征讨别的农民起义军,则“势将反教之合而令猖狂愈甚”。所以他极力贬斥宋江,说宋江“处处以权诈行其忠义”,是假忠义,目的就是要证明“招抚”策略的有害。金圣叹认为,只要上了梁山,无论是自觉的还是被迫的,是真造反还是假造反,是同朝廷对抗到底还是“暂居水泊,专等朝廷招安”,都是“好乱之徒”,必须斩尽杀绝。即便是对投降派头子宋江,也不能赦免。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他砍去了《水浒》后面的二十几回,删去宋江受招安、征方腊的情节,并且捏造一段“惊噩梦”作为结尾,使一百○八人骈首就戮。

    金圣叹腰斩《水浒》不是偶然的。鲁迅指出:“至于金圣叹为什么要删‘招安’以后的文章呢?这大概也就是受了当时社会环境 影响。”明末社会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农民革命的风暴席卷了大江南北,封建“纲常法纪,扫地无余”。明朝统治者为了扑灭农民起义,在一六二九年任命杨鹤为三边总督,对起义军采取“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策略。一六三一年,“招抚”政策失败,杨鹤下狱,又起用洪承畴为总督,改用“剿”“抚”兼施、以“剿”为主的策略。敌人的军事镇压和“招抚”诡计,给农民起义造成了困难和挫折。但是,革命农民不甘屈服,前仆后继,坚持斗争。起义的烈火越“抚”越旺,越“剿”越大。官僚地主梅之焕惊呼:“似此光景,抚之一字已无望矣”,“而剿亦何容易言也”。就在金圣叹腰斩《水浒》的一六四一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下洛阳,处决了血债累累的福王朱常洵,歼灭反动军队主力十几万人,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荷旗而往者如流水,日夜不色,一呼百万”,一些被统治者用“招抚”诡计瓦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