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评《水浒》(1/2)

    竺方明 (1975.08.31)

    《水浒》是一部“歌颂农民革命斗争”的小说吗?否。它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小说。

    《水浒》是一部“革命教科书”吗?否。它是一部反面教材。

    鲁迅说得好:“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写了投降,宣扬了投降主义路线,可以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一切**人,一切革命人民,要知道什么是投降派,请读《水浒》,请看《水浒》中的宋江。

    一条投降主义路线

    《水浒》是以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古典小说。**指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北宋末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不断激化,“政日以堕,民日以困”,封建制度已经走下坡路。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向地主阶级的统治进行了猛烈冲击。可是,曾经被誉为“农民革命史诗”的《水浒》,是怎样描写农民起义的呢?

    《水浒》这部书,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贪官是坏的,皇帝是好的——这个思想,贯穿全书。小说中这样写道:“至今徽宗天子,至圣至明,不期致被奸臣当道,谗佞专权”,“却是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个贼臣,变乱天下,坏国,坏家,坏民。”书中的梁山泊首领宋江,每当俘获朝廷将领的时候,再三申言:“小可宋江怎敢背负朝廷”,“只被滥官污吏,逼得如此”。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队伍,安营扎寨,招兵买马,攻高唐,闹华州,打大名府,主要的打击对象就是高知府、贺太守、梁中书这类的贪官。

    在封建国家中,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是地主阶级的总代表,是一切封建官吏的总后台。农民阶级要反对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就非反皇帝不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是不能动摇地主阶级统治的。中国历史上,北宋以前的黄巾起义,北宋时的方腊起义,就都是反皇帝的,都把斗争的锋芒直指以“天子”为象征的地主阶级专政。

    《水浒》中的宋江一伙,是不反皇帝的,是忠于皇帝的。他们最害怕反皇帝的“黑旋风”。李逵不是要“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么?那可万万不行,“你这厮胡说”,“再如此多言插口,先割了你这颗头来为令,以警后人”!宋江临死,还要对李逵下毒手,不扑灭这颗反皇帝的火种,他死不瞑目。宋江标榜的是“替天行道”。天国的上帝,乃是地上君王的再现。宋江的“天”,其实就是宋朝乾坤,赵家社稷,徽宗天子。宋江的“道”,就是孔孟之道,封建阶级的统治之道。一句话,“替天行道”就是要“尽忠报国”,为大宋王朝效劳。

    在《水浒》中,反对贪官和忠于皇帝,是一致的。“忠为君王恨贼臣”,这句诗道出了其中奥妙。宋江等人“恨贼臣”,反贪官,不过是表明他们一片忠心为君王,要为“至圣至明”的皇帝“整顿朝纲”,除掉“贼臣”,修补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宋江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他们之间,在维护封建统治、反对农民革命方面是完全一致的。两者的矛盾,主要是“当道”与不“当道”、“专权”与不“专权”的矛盾。围绕这个矛盾,他们展开了争权夺利的激烈斗争。

    《水浒》中的梁山泊农民起义,正是由于宋江不反皇帝,终于让人招安了。

    反动的地主阶级政权,对于农民起义,历来采取反革命的两手:征剿和招安。打得垮的就征剿,打不垮的就招安。小说中的朝廷,交替使用了这两手,最后搞了招安这一手。

    书中的宋江,恰恰适应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推行一条投降主义路线,把受招安作为农民起义的奋斗目标。起义,就是革命;受招安,就是投降。两者本来是水火不能相容的。可是,《水浒》竟然把这两者统一了起来,炮制了一个“造反为招安”的标本。

    反对招安还是接受招安,这是梁山泊农民起义中革命路线和投降路线两条路线斗争的焦点。这支农民起义队伍的领袖不好,投降。李逵、吴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愿意投降。在小说中,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居于统治地位,李逵等人的反投降路线则处在下风。尤其是,小说嘲笑和否定了李逵等人的反投降路线,把它写成是愚蠢莽撞的行动,用来反衬宋江投降路线的正确性。可见,小说所要肯定和宣扬的恰恰是宋江那条投降主义路线。招安好,投降好!——这就是《水浒》的主题歌。

    《水浒》中的梁山泊农民起义队伍,在受招安之后,就走上了镇压农民起义的道路。

    原来是“替天行道”的“强盗”,如今成为“官兵”了。做“强盗”的时候,“替天行道”是反贪官;当了“官兵”,“替天行道”要干什么呢?宋江等人主动从朝廷讨来“圣旨”,去打方腊这个不“替天行道”的“强盗”了。方腊的起义军,占据八州二十五县,改建年号,“南面为君”,确实是一支不“替天行道”的反皇帝的农民起义队伍。在这支农民起义队伍面前,宋江一反他当年在“官兵”面前那种卑躬屈膝的常态,摆出一副杀气腾腾的架势,自称“天兵到此”,恶狠狠地叫嚷:“我若不把你杀尽,誓不回军!”对于俘获的方腊起义军将领,“剖腹剜心”,无所不用其极。他的反革命立场是何等鲜明,他那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嘴脸是何等狰狞!此时此地,宋江之流“替天行道”的反动本质,也就暴露无遗了!

    打方腊,是彻头彻尾的反革命行为。对于这样的反革命行为,《水浒》竟然为之歌“功”颂“德”,高唱“名标青史千年在,功播清时万古传”的赞美诗。然而,“终于是奴才”。在奴才的脸上涂了一层发光的油彩,只能使革命人民更加憎恨和厌恶。

    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接受招安——镇压农民起义,这就是《水浒》宣扬的投降主义路线的三部曲。

    有一种曾经颇为流行的论调,说什么宋江投降是“农民的局限性”。这种论点,抹煞了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两个对立阶级、坚持农民起义路线和坚持投降主义路线两条路线的原则界限,实质上是为投降派辩护。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向地主阶级的统治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显示了中国农民阶级的革命硬骨头精神。只是由于当时没有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没有新的阶级力量,没有先进的政党,最后总是陷于失败。但是,失败不等于投降。向封建统治阶级投降,那是叛徒和奴才的勾当,跟“农民的局限性”风马牛不相及。斗争不屈而失败,同追求升官发财而投降,怎么能说成一回事!?农民阶级尽管也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决没有向封建统治阶级投降的这种“局限性”!

    一个投降派的典型

    宋江是《水浒》的主人公。在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水浒》为了鼓吹投降主义,用浓笔酣墨刻画和歌颂了宋江这个投降派的典型。

    “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这两句话是宋江反革命一生的自供状,维妙维肖地勾画出他这个投降派的反动嘴脸。宋江混进梁山泊农民起义的“烟水寨”,就是为了叛卖农民革命事业,去换取朝廷招安、升官发财的“凤城春色”。

    《水浒》中的宋江,出身于地主阶级家庭,“自幼学儒”,“曾攻经史”,是一个满脑子装着儒学秕糠的孔孟之徒。他把农民起义看作是“犯了迷天大罪”,参加起义就是“不忠不孝”,因而几次拒绝上山。宋江不得不上梁山后,“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左一个声明“宋江等本无异心”,右一个表白自己“忠肝盖地”,要“尽忠报国,死而后已”。接受招安后,他就更加死心塌地替封建统治阶级卖命,去镇压别的农民起义军。直到临死,他还念念有词,说什么“宁可朝廷负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