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闲看水浒 > 民间歌谣与传言

民间歌谣与传言(2/2)

未用过但尘封多年后,价格飙升。而女人是最重要的“御用产品”,让草民们“意淫”一下当然正常。在皇帝千方百计的打击“僭越”的高压下,这种“在场”的体验大多是想象。不过我觉得这位发明瘦金体的多才皇帝还算开明,自己宠幸过李师师后,并未为她建造别居,将其垄断,而是让她仍从事本职工作,在元宵佳节依然接客。不像别的皇帝,用过的东西必须放进纪念馆,作为“圣迹”草民只能远观而不可近玩。——凭这点我佩服这样最后葬送大好河山的皇帝的大度。

    在历代奚落挖苦国君臭事的歌谣里,有两首最著名,尽管经过孔老二的“删诗”,依然存在《诗经》中流传至今。

    这两首诗都产生在中原大地。周朝的豫北有三个小国:邶、庸(加耳)和卫,中原大地居民多是商人的后代,在西部的后起部落周灭掉他们的中央王朝商以后,商的子民由于远远多于周人,不可能全部被杀掉。外部来的征服者只能采取殖民、同化、监视的办法,一点点确立新王朝的权威。遗民们要么被迁徙,如让他们去渤海附近;要么就这样被分成许多小国,封周朝的王室或功臣去作诸侯,统治这些遗民。卫国的国君就是这样的“殖民者”。

    商人热情奔放、敢爱敢狠,所以才有纣王这样精力充沛、好美女醇酒的帝王,可是战斗力和掠夺性自然不如西部偏僻之地的周人,他们先丧失了自己的中央王朝,后来卫国又被北方来的狄人灭掉。

    文化发达、崇尚人性的国家总打不过野蛮国家,这是中国的历史宿命。

    卫等三国的居民顽固地保留自己的文化和民族性。在淇水之滨,他们无周人的男女之防,他们的年轻人开放活泼,他们在一种充满**的气息中恋爱、交合,他们也没有那么多的伦理道德。因此长期被服膺周礼的后代读书人垢病。——而来统治这些开化之地的贵族,也渐渐变得更加开放,以至于没有廉耻。

    当时的魏宣公给自己的儿子ji(但立人加“及”)娶了个媳妇,看到自己的儿媳宣姜漂亮,便变了主意,自己纳之。——后来的李隆基搞了寿王的老婆、自己的儿媳杨太真用的也是这招。而这位公子ji(亻旁及),又是宣公和自己父亲的侍姬夷姜私通所生。宣公这老爬灰死翘翘后,正当如狼似虎年华的宣姜又和宣公的庶子顽私通,生了五个儿女。你说这宣公,上搞庶母,下搞儿媳,他的儿子自然有乃父之风。——这关系够乱的。

    在如此开放文化中长大的百姓也感觉过份,作了两首诗嘲笑他们。

    一首是讽刺宣公爬灰的《新台》:

    “新台有泚,河水渳渳。

    嬿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嬿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就是:

    “新建的高尚住宅好漂亮,旁边的河水清澈浩荡

    本来嫁给儿子夫妇般配,癞蛤蟆公公夺去真流氓。

    新建的楼房真是高大,旁边的河水东流哗哗。

    本来是郎才女貌和和美美,可烂牛屎上把鲜花插。

    渔网张开本向想等大鱼大虾,可钻进来的是只癞蛤蟆。

    公子少女多么的匹配,可要陪伴这萎缩老头痛苦呀!”

    讽刺宣姜和庶子私通的是《鄘风·墙有茨》:

    墙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上的蒺藜,扫不掉呀。宫中的传言,没法说呀。若是说出来呀,那可真是丑死啦)

    当高官真是很累,有点乱七八糟的事情,在当时信息不发达的春秋时代都闹得满城风雨。不过卫国这些国君和国母,比起宋徽宗和李师师,品位的差距不能以道里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