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二十九 佩刀质酒(2/2)

只想一斤热酒,--有了它,驱寒搪饿,解闷消愁,万事都觉"好办"了。可是主人未起,童仆尚眠,一点方法也无有。 正在难解之际,忽然有人披衣戴笠而至,--全出意外,不想是敦诚来了! 敦诚大概也是自己在这个天气里难以排遣,就凌晨冒雨来找他的哥哥敦敏的。他万不料雪芹会在这里。雪芹也绝想不到敦诚竟在此刻此境中出现。两人都惊喜称异不置。 当然,他们用不了几句话,就互相传达了心意,会心一笑,就不打算打搅主人,径往附近的一个小酒店去买酒自饮。 雪芹由十分的难遣,得此快遇,一变而为万分的高兴。几杯落肚,精神益发。他的高谈放论,跅弛不羁,到哪里也不改其度。正如敦诚所说,他们是"出必醉,醉则纵谈",有时轰饮,竟至"叫嚣之声,邻人为之失色"。在今天的这种的场合下,他们这两位喝酒的行家已经不遑对小店的酒质再作苛求,而只是"且酤满眼作软饱,谁暇齐鬲分低昂"(注:按齐即脐、鬲即膈,谓好酒达脐,劣酒只及膈也。)了,这一层,也成了他们快谈中的笑料。 给今天这场意味特别的邂逅相逢增加了戏剧性的趣味的,还有一点,就是他们俩都没带着钱。雪芹这次来,十分可能就是因"家中冬事未办",为生计而进城来想办法的,身上不会有闲钱可带,而敦诚绝早出门往"自己家"来,也绝不料会有用钱的去处,因而也是囊中空空。到这时,没有付酒账的,敦诚就把随身的一把佩刀解下来向酒店作质押(注:当时满洲人随身带有佩刀。参看康熙"刀不离身,乃满洲故俗"语。)。他二人对这件事,自然又有无穷的谐笑妙语,--当然也随带着一些感慨。于是敦诚说了一席话,意思是:这刀虽明似秋霜,可是把它变卖了既买不了一头牛(可以耕殖),拿它去临阵杀"贼",又没有咱们这种人的份儿(当时正是频年用兵的年代,所以那时候"军功"的人最得意,最"吃香"(注:参看昭槤(礼亲王)《啸亭续录》卷三"流俗之言"条:"《避暑录话》载宋时流俗言甚喜而不可致者,云'如获燕(yān)王头!'盖当时以取燕为急务也。雍正中尝与准夷搆兵,里巷鄙自矜伐者必曰:'汝擒得策王至耶?何自夸张若此!'……余少时闻老妪妇犹言及之。"由此可推在乾隆时里巷俗言必亦多举"打下某某处""擒某人"为口头语。《红楼梦》里也正有"擒了反叛来"的俗语痕迹。)。敦诚他们这时并非真是愿意去作杀人的刽子手,这不过是讽世的话(注:敦诚在《鹪鹤庵杂诗》中也曾说过"匈奴犹未灭,臣子何为家?……男儿许身报国正今日,请缨无路空咨嗟"的话,但这是《从军行送元如叔》的诗(此诗刊本删去不存),场合、情况俱不相同;敦氏少年确亦有过热中的时期,此类诗反映早时心理,而此种心情后来已经破灭了,当他面对曹雪芹讲这话时,已不能与对其宗室叔辈时并论,故知为反语寓讽,否则下面的"未若一斗复一斗,令此肝肺生角芒!"和"曹子大笑称快哉"等话便成为不可理解。(《鹪鹩庵杂诗》原本,承张次溪先生见示,在此深表谢意。))):那咱们还是把它"润了嗓子"(注:"酒冷了,……喝一口润润嗓子……",语见《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吧! 雪芹今天本来已特别感激敦诚的这番款待和用心,听了这席话,更是痛快,他不禁高呼大叫,连称"快哉"!酒兴相乘,诗思泉涌,当时就口占长歌一首,--他是会唱的人,而那时诗都是合着腔调来吟唱的(这是旧日诗人历来的习俗,那时没有用"说白话"的声调来"念"诗的,也更没有现代所谓"朗诵"的办法),他就当场击石作歌(注:"击石作歌",是敦诚诗中的原语。击石是击节作拍的意思;唯何以击石,所击何石,俱不易想象。或云,北京旧日小酒店,俗称"酒缸",其缸皆覆以石板为盖,兼作酒客的"桌子",雪芹所击即石盖也。此说有理。),琅琅而吟,把他的激动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诗,在"诗笔有奇气""诗胆昔(此作素日解)如銕"的雪芹"写"来,不知是多么精采动人!然而我们已经没有福气读到它了,今天只还有敦诚答和(hè)的一首《佩刀质酒歌》留给我们,才使我们约略地了解到以上的这些情形,--也就宝贵万分了。

    (注:诗见《四松堂集》(刊本卷一叶二)。是了解曹雪芹的一篇重要资料。按《月山诗集》卷二《夏日闲居咏志五首》之五,咏习射,有"赌取佩刀催换酒"之句,可参见;然此为习射较量胜负时的"打赌",与敦诚款待雪芹情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