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三国时期的女人(2/2)

昂随曹操征张绣阵亡以后,丁夫人如丧考妣,从此整天以泪洗面,捶胸顿足,竟似有点神经错乱。曹操让她先回娘家清醒一下。一年后(或三个月后),曹操去丈母娘家,准备把丁氏接回去。如果放纵一下想象力,这里我们便看到一幕与电影《简·爱》中罗切斯特在阁楼上探望自己疯妻子颇为相似的场景:曹操站在结发妻子身后,丁夫人坐在织布机前,茫然无觉,继续咿咿哑哑地织着布匹。"愿意和我乘同一辆马车回家吗?"曹操问,顺便把手搁在丁夫人肩上。这女人仿佛已丧失了身体感知能力,她既不推开曹操的手,也不回答。曹操叹了口气,像哈姆雷特那样倒退着走到门口。"真地不顾及夫妻情义了吗?"曹操又问,回答他的仍是无尽的"机机复机机"。

    曹操当即告诉丈人:"替你女儿另外找个好人吧",便独自离去。

    回家后,曹操便将第三个妻子卞氏,册立为正室。后话是:因畏惧曹操的权势,丁氏的父母到底没敢再替女儿找婆家。

    和曹操一样,卞氏的出身也不算好,但对她出众的美德,曹操早已心悦诚服。曹操年轻时在洛阳任北部尉,身边就只有卞氏一人。后董卓作乱,欲捉拿曹操,曹操仓皇之下只顾自己单身逃命,把妻子和手下兵士全撂在了洛阳。当时袁术到处散布"曹操已死"的谣言,曹操下属便商量着散伙。那是战争时期,兵士平时开小差就是家常便饭,更别说在这主将下落不明的特殊时刻了。卞氏突然挺身而出,严词责备他们不该背信弃义,在没有得到主帅正式消息之前,就想着撒腿开溜。士兵羞愧了,他们重新回到营地,接受卞氏的调度。卞氏便成功地替夫君保留下一支人马。对当时急欲起兵讨伐董卓的曹操,这些人数不多的老下属,也是弥足珍贵的。当然最令曹操满意的,还是他借此看到自己有一个如此出色的夫人。

    卞氏毫无疑问还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与曹操的结合,生养出三个鹤立鸡群的儿子:曹丕、曹彰和曹植。虽然三个儿子的成就中,也有曹操的教育之功,但卞氏抚育有方,想来也是实情。

    作为女人,卞氏虽然尽享夫贵妻荣,但她似乎并不想用自己的主张去干涉夫君,在枕边吹出缕缕阴风。尽管强有力的曹操本来也不太可能受妻子支使,但卞氏谦退本分的性情,的确没有因地位的腾达而发生变化。与曹操一件袍子往往穿上十年一样,卞氏生活上的节俭,同样令人称道。曹操在外征战获胜,偶尔也会弄些好玩的战利品,回家让妻子挑选。卞氏竟仿佛压根没有女人物质上的虚荣心,若让她三里挑一,她总是挑中间一样。曹操不解:"为什么不拿最好的?""拿最好的说明我贪婪,拿最差的说明我虚伪,所以,我拿不好不坏的吧。"在涉及到卞氏这位太后级的女人时,我怀疑古人在执笔记述时,笔墨有点颤抖,所以我们见到的尽是些高风亮节的行为,而较少符合生活实情的内容。如说卞氏在与曹操一起出征的路上,只要见到孤苦无依的老人,必一边送些衣物,一边不住地抹眼泪。当儿子曹丕被立为太子,下人打趣让她请客时,她的回答实在也过于宠辱无惊:"我只要没有教坏孩子,就心满意足了。"曹操听说后,曾这样评价自己敬重的妻子:"怒不变容,喜不失节,她做到了女人最不容易做到的事。"三国的女人,即使贵为皇后太后,下场往往也很凄惨。宫廷里被鸠杀赐死乃至当场被一剑穿心的,也不在少数。比如曹丕的妻子甄氏,虽曾被看相的看出有"贵不可及"之相,命运仍然只能用不幸来概括。她先是成为袁绍儿子袁熙的媳妇,丈夫兵败,她披头散发,只知躲在屋角嘤嘤哭泣。然因"蓬头垢面,不掩国色",她还是被首先冲进袁绍内府的曹丕看上了,几乎是不由自主地被曹丕弄上了床。(传说,曹家三雄,当时都曾看上这个女人,曹操甚至认为自己攻下邺城,正是为了这个女人;至于曹植,他惊才艳艳的《洛神赋》,原型也可能取自甄妃)。

    这女人既有倾国倾城貌,也有多愁多病身,此外她很可能还是一个"冷美人"。有件事,古人作为美德来歌颂,我却只从中看出傻来。在她本该是个欢奔乱跳的女孩之时,有一次有人在街上表演马术,表演的场地正好在甄氏家的窗下。众姐妹都挤到窗前瞧热闹,唯独这位甄姑娘,表情冷漠,一脸不屑。"你快来看呀,真好玩。"众姐妹说。"这种东西是女孩子家看的吗?"甄氏回答。

    曹丕讨来这个老婆,想必无趣得紧。在他成为魏文帝之后,为了效法黄帝"子孙蕃育",便也"广求淑媛"起来。甄氏虽没有林黛玉葬花的雅兴,也不敢公然顶撞自己已是皇帝的丈夫,但一张冷脸在曹丕面前端进端出,想来总是难免。结果怎么样呢?还能怎样,曹丕纵然极富文士风华,这时还是露出一副狞恶的暴君嘴脸,用一杯毒酒把她杀了。(附带提一下,论杀人,曹丕实在是一点不输于乃父的)。

    相比较而言,曹植的妻子当年被曹操"赐死",也许更悲惨些。这姑娘干了什么坏事,以至非得被人夺去那一缕香魂呢?唉,为了讨自己风华绝代的丈夫欢心,她穿上了一件漂亮的华服,正在曹植面前转着圈子,不料被此时"无言独上西楼"的曹操看到。由于曹操素来节俭,严禁家人穿上绫罗绸缎,又由于当时曹操正对曹植一肚子没好气,一声令下,一位爱美女性便命赴黄泉。

    由于郭沫若先生的贡献,我们都熟悉了蔡文姬的故事。这姑娘虽然极有才华,能够凭记忆默诵出父亲蔡邕的绝大多数作品,但命运毕竟也太蹉跎了些。先是被野蛮的羌人掳往蛮荒之地,被曹操重金赎回后不久,丈夫(一个壮丁型的男人,其不能令文姬衷心欢喜,应无疑义)又不慎触犯了曹操的王法。谢天谢地,曹操总算难得地破例赦免,并鼓励蔡文姬在家里继续父亲的学术工作。蔡文姬晚年的生活,大概还算平静的。仅此而已,幸福则无从谈起。

    江东二乔,这是两个我们确信存在过的三国美女,但红颜薄命的规律,依旧没有成为例外。她们的丈夫孙策和周瑜固然都风流倜傥,属一时之良选,但他们俱英年早逝,留给这对美貌姐妹的,便只能是加倍的伤逝之情了。孙策当年曾得意洋洋地对周瑜说:乔公能找到咱们这一对乘龙快婿,也算他三生有福了。

    三国,对渴望建功立业的男人固然是一次天赐良机,对女人则只意味着一个接一个灾难。据说(似为周作人的意见),欲了解一个男人的道德修养,最好的方法就是看他的"妇女观",那么,欲判断一个时代的文明水准,我们是否也能同样依据这一标准呢?如可行,则这个英雄的世纪,与它以前的所有世代一样,也同属文明灭裂的时代。唉,中国古人甚至还歌颂过这样的将领,为了使自己的兵士不致饿死,他杀死了自己的妻子。

    魏文帝曹丕即位第三年,颁布了一项《禁妇人与政诏》,诏曰:"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君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曹丕也太过分了,你剥夺妇女参政之权倒也罢了,缘何还要将"乱之本"这顶凶恶的帽子送给她们戴呢?

    《三国演义》中有个名叫刘安的猎户,为了招待刘备,也把妻子杀了。罗贯中这个虚构虽再次让人不敢恭维,却又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三国女人的集体命运。

    "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白乐天的哀叹,竟像是对三国妇人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