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城市表情 > 15巴黎纽约“双城记”(3)

15巴黎纽约“双城记”(3)(1/2)

    15巴黎纽约“双城记”(3)

    1936年,柯特兹的事业正达巅峰时期,他应美国的基斯登新闻照片经纪公司之邀,签下去美国拍摄一年的契约。他后来称此行为自己的人生“悲剧的开始”。他本想借此机会调整一下自己的身心,没曾想因了历史风云的变幻一去就是49年,把自己的后半生全部泡在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他的摄影风格并不表好意的美国。欧战爆发后,他无法返回法国,于是只能靠商业摄影来糊口,开始了他的巴黎纽约双城记的下半部。

    柯特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欧洲文化的成品,他在巴黎的盛名并没为他在美国带来好运。他的文学性浓厚的摄影风格似乎并不令喜欢夸张的美国人感到有趣。当时的美国还缺少接受他这种照片的智力准备。他回忆道,有一次他携照片去《生活》画报,那里的编辑对他说:“你的照片说得太多”。由于他坚持以35毫米相机拍摄,这使得像《生活》画报这样的视35毫米相机为儿戏的美国杂志对他敬而远之。而在他向一个出版社编辑提出一个拍摄纽约的计划时,那编辑居然教训他说,“你的照片太人性,柯特兹,对不起,你应该更粗鲁些。”柯特兹对此评论道,“当时的美国人不太有具备智性的人”。而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在那个于1955年由爱德华?斯泰肯筹办的可谓是浪漫主义摄影盛典的《人类一家》影展中就没有柯特兹的一席之地。

    1946年,柯特兹的友人出任著名的康迪纳斯特出版公司的艺术总监,他坚请柯特兹为该公司的杂志拍摄,但柯特兹对此邀请并无热情。后在这位友人的再三邀请下,他于1949年与该公司签约,为该公司旗下的时装杂志与室内装饰杂志拍摄照片。与此同时,他仍然不断地拍摄自己想拍的照片。在为谋生的照片与为自己的照片之间,他肯定感到了人格分裂的痛苦,而与美国的疏离感也越来越强烈。他在1962年拍摄的一幅照片中的破椅子就暗示了这种意气消沉的心境。就在这一年,他毅然决然地辞去了这份工作,开始了他自称的“业余爱好者”生活。

    1962年对柯特兹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从这一年开始,他终于告别厄运。1963年,他在威尼斯摄影双年展上获得摄影大奖,1964年,美国的现代艺术展览馆为他举行了个人回顾展,给了他本该更早得到的礼遇。该馆摄影部主任约翰?沙考夫斯基(John Szarkowski,1925—2007)指出,他的作品“好似才华横溢的初学者带着新鲜感首次发现摄影艺术之美”,且能“以简驭繁、举重若轻”。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在美国还有着一个曾经给了布拉塞、卡蒂埃─布列松、卡帕等人以巨大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