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商道 > 第三章 徽商商道:“贾而好儒”走四方(4)

第三章 徽商商道:“贾而好儒”走四方(4)(1/2)

    第三章   徽商商道:“贾而好儒”走四方(4)

    明朝时,富商汪琼曾捐资治理苏州阊门外的河道,以便交通。乾隆时,苏州有一座穿越运河的渡僧桥遭遇了火灾而毁坏,马上就有八家布商捐款修桥,其中有六位是徽州人。对一些小商业城市的影响,徽商的作用更为突出。他们在那里开店设铺,拓街建房,造亭楼、建园林、置会馆、辟码头等,直接推动市镇建设的发展,使之更具规模,更具都市化,更为繁华。名扬天下的扬州园林就是由徽商所建。

    与此相反,一个经济繁荣的商业市镇,很有可能因为徽商的衰落而衰落下去。在我国,这样的例子不少。明朝万历年间的《嘉定县志》就记载着这样一个案例:那时曾经有个十分繁荣的商业重地叫南翔镇,因为徽商众多,所以市场上的商品种类繁多,贸易活动十分繁盛。在远近的各镇中是最为兴盛的一个。然而,这里的徽商在后来的发展中却遭到了当地的地痞无赖的敲诈勒索。无奈之下,他们只得陆陆续续地撤出了那里。从此,南翔镇走上了衰落的道路。江苏的盛泽镇在清朝初年曾经是一个以纺织业闻名的地方,因为徽商云集,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地方,却非常繁华。但是,到了清朝中期,徽商就开始慢慢地减少,纺织业也随之衰落了下来。

    贾而好儒,亦贾亦儒

    中国商人喜欢把自己称为“儒商”,“儒商”这一名称始于徽商,徽商教子业儒,十分重视子弟的文化教育。“贾而好儒,亦贾亦儒”是对徽商的经典概括。

    历史上精通儒学、擅长诗词文学的徽商有很多。他们中间有些是早年习儒,以后走上经商道路的;有些则是亦贾亦儒,在经商的同时,爱好文化和儒术,形成了他们“贾而好儒”的特点。

    明万历年间在两淮经营盐业的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