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武夫 > 第1572章 换马

第1572章 换马(1/2)

    这番话彻底打动了李珂。

    确实,相比能够得到的那些,他所需要冒的风险看上去并不大。如果真的选择什么都不做的话,那才是坐失良机。

    他深吸了一口气,彻底下定了决心。

    “金大人心中可有了人选?”

    “靖城君终于想明白了啊!”眼见对方终于上了道,金荩国大喜。“若说人选,虽然难找,但是总还是有那么两三个。选谁不重要,只要我们推上去了一位,这就是拥立之功,新君就会对我们感恩戴德,至少会重用我们……到时候靖城君还用得着怕不能保身吗?”

    “尽快告诉我吧。到底能够用哪些人选。”李珂有意别开了脸,免得再去看对方的笑容,“这也是为了高丽,如果国家一直都没有嗣子的话,恐怕于国不利。”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金荩国大笑了起来,“靖城君公忠体国,当为宗室之表率。”

    他们所谈论的中朝太子殿下,现在也已经从睡梦当中醒了过来,开始了自己一天的日程。

    他安住在景福宫内的当中,庆会楼虽然是在倭乱之后重建的楼宇,而且只是临时才被收拾了一次,但是比起他之前住的地方反倒要舒适了不少,而且高丽的内侍们诚惶诚恐地服侍着他,他也并没有拒绝这种过度殷勤的招待。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并非是为了享受这种招待而来到这里的。

    一大早,驻高丽使团的正使施高艺和副使张道彦两位官员,和之前跟随太子殿下到来、并且在使馆暂住的赵松一同来到了景福宫当中。

    一见到太子,这三位大臣连忙躬身施礼。

    “免礼。”太子随手一挥示意他们坐下,然后直接看向了副使张道彦,“张副使,这阵子施大使一直都在辽东,高丽是由你在坐镇的,高丽上下舆情如何?”

    “回太子殿下。”张道彦恭恭敬敬地坐了下来,身体微微往前倾,“这些天来高丽上下舆情颇为热烈,士民都很激动,可谓是举国耸动毕竟天下太子殿下驾临高丽,是之前从未见过的盛事。他们都想要一睹天颜……”

    “说实际一点吧,张副使,这种话以后少说。”太子并不以为然,“我来高丽虽然不久,但是高丽上下对我朝略有不满是早有耳闻的,况且我来高丽的时候也见过,虽然有些富户小民夹道欢呼,但是也不过是看热闹而已。大部分官员和士子更是漠然处之,好像事不关己一样……由此可见,举国耸动之类的话,也就是骗骗自己人而已。”

    在乘坐乘舆进入汉城当中的时候,太子一直在注意观察周边的景象,自然对高丽现在的民气有了个粗略的了解,当然不会被对方几句话就糊弄过去。

    “殿下……”被当面斥责了的张道彦,脸色顿时变得尴尬了起来。

    “好了,不用告罪,你照实说就行了,不用害怕我生气,我不会生气的。”太子微微摇了摇头,“他们不喜欢我们,很正常,没什么可生气的。我朝是上国,对外扩张势必会威压周边的小国,哪怕表面上收敛,他们终究还是会心中不满。难道因为他们心中不满,我们就不扩张势力了吗?不,他们可以不喜欢我们,但是我们还是要为了大汉自行其是,顶多是面子上做点功夫敷衍一下罢了。这也是父皇的意思。”

    尽管身为大汉的太子,他亲口说出这番话来有些奇怪,不过这里都是大汉的自己人,他也不想要顾忌那么多。

    大明对藩国讲究宽容,讲究****风范,想方设法都要厚待藩国,以至于多次损伤了国家的利益,最后临到灭亡的时候,这些藩国也没有帮上任何忙,反而还反戈相向,这个教训大汉皇帝一直都跟太子提醒过,太子本人也深以为然。

    “殿下英明!”眼见太子如此说,张道彦也松了口气,“诚如殿下所言,高丽士民都对我国……都对我国略有些不满,毕竟前明相比起来要宽容一些。”

    “终有一天,他们会习惯大汉的做法。”施高艺微微冷笑,“既然要尊奉****,那就哪有光是只躲在****的树荫下乘凉的道理?”

    “施团长说得没错。”太子轻轻点了点头,“他们终究会习惯的,而且从现在就得开始习惯。昨天晚上,我跟高丽国主说起庆尚道观察使的事情时,他还是唯唯诺诺,含糊其辞想要糊弄过去,真当我看不出来吗。”

    “高丽国主之前被人宫变赶下了台,还被流放到了荒岛上,是我们才将他重新推上王位的吧,按理说来大汉是他的大恩人才对,他居然还有意想要糊弄殿下?”赵松忍不住提意见了,“高丽任谁都可以对大汉不满,唯独就是他不行!”

    “谁说不是呢……”原本就对李珲十分不满的施高艺,这下又趁着机会继续加深这些上层人物对李珲的不满,“高丽国主原本就是虎狼之性,所以才会被高丽人不堪忍受赶下王位,他得天之幸复了位,却还是没有感恩之心,对大汉所要求的事情推三阻四,太子殿下总算也看到了吧!不是臣等不与他为善,实在是……实在是他太冥顽不灵啊!”

    “他就算再怎么冥顽不灵,这次也还是躲不过去,我一定要让他把李珂任命为庆尚道观察使。”太子一脸的平静,但是显然已经下定了决心,“而且不许他推三阻四,一定要尽快达成!决不能延误了我这边的大事。”

    高丽人才济济,他并不是只有让李珂当政庆尚道才能帮上忙,但是这件事如今在太子看来,已经成为了测试李珲对大汉的忠诚度的一种方法了,在李珲推三阻四的情况下,更加必须让他按自己的心意来办,好让他、让高丽群臣都明白如今的世道已经和大明时代不一样了。

    “太子殿下说得对,大事不容耽误。”旁边的赵松也马上附和,“如今大军已经开始在高丽外海聚集,容不得再拖延了。”

    随着大汉的军事机器开始运转,预定当中要进攻日本的军团也开始集结向高丽进发了,赵松的直属团是跟着他一起来到高丽的,现在一部分留驻在太平岛,一部分已经开始在釜山聚集。

    大军齐聚,粮草的保障工作十分重要,同时军队集结的秘密也需要保卫,这两项工作都十分需要当地高丽官府的配合。虽然大汉驻高丽的使团已经派员前去釜山港所在的东莱都护府负责协调督促,但是毕竟还是差了一层,让高丽的高级文官来负责配合已经刻不容缓。

    “这几天我就会让他们下命令,然后带着李珲去高丽南方赴任,赵旅正莫要心急。”太子摆了摆手,“不过,还请旅正跟海军沟通一下,让他们协助陆军的集结,不至于走漏风声。”

    “海军已经在尽力封锁海面上的消息了。”赵松马上回答,“不过,殿下,大军聚集,想要完全守密是很难做到的,毕竟釜山港和周边都有商船经过……好在商船大多数是我国的,倒是可以想办法让他们协助保密。”

    为了维护锁国政策,日本幕府力行禁海,几次颁布锁国令,其中除了限制海贸对象的条款之外,还有一款就是禁止日本人出海,宣布凡事在海上出海五年以上的日本人禁止归国,所以很多在战国时代流落在外海的日本人无法再返回家乡,而日本本国也极少再有人出洋。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明明日本是如今重要的贸易大国,每年都和中国以及荷兰人拥有巨大的交易量,但是却极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