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636章 :密议(1/2)

    所谓的建庶人,其实和润怀王朱文圭是同一个人。

    仅仅从名字上面就能看出来,朱文圭绝对是朱元璋的嫡系子孙,和朱棣的皇太孙朱瞻基是同等的辈分。

    朱元璋定下的规矩是每代朱家子孙起名要按照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来排行,朱棣这辈人士“木”字,接下来朱高燧这辈人是“火”字,轮到朱瞻基这辈就是“土”字了。

    尽管朱文圭与朱瞻基是同辈,绝对是朱棣的近支宗亲,论辈分应该是侄孙了。

    这也是个拼爹的年代,权贵子弟和农家百姓绝对不可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出发。按说能够姓朱在大明绝对算是好运气了,可偏偏朱文圭的老爹不适合在永乐年间拼爹。

    换做之前的建文年间,朱文圭绝对是妥妥的京城太/子党,因为他爹就是建文帝朱允炆。

    可惜这样绝对尊贵的皇室血统,到了朱棣手底下就成为了一切杯具的源泉所在。

    众所周知,朱棣能够登上帝位是抢了侄儿的皇位。从法理上来说他其实不过是不合法的篡位者,因此他这个皇位其实坐的一直不踏实。

    毕竟靖难之役的最后结果是建文帝失踪,这等于是在朱棣心口插了一根刺。天知道朱允炆什么时候会突然间冒出来振臂高呼,那就真的热闹喽!

    怎么说朱允炆也是朱元璋亲自选出来的皇位继承人,绝对的根红苗正!

    没能在靖难之役找到建文帝的踪迹,始终都让朱棣心理不踏实。于是不断派人四处打探,但却一直都没有找到朱允炆的下落。

    直到今天,他也不知道侄子朱允炆早在3年前就已经死在了唐少哲的手下。

    找不到朱允炆的下落,朱棣自然就要防备有人拿朱允炆的子孙做文章。

    靖难之役中失踪的不仅仅是建文帝,建文太子朱文奎也失踪了,唯一被活捉的只有当时才2岁的朱文圭。

    作为心腹大患的儿子,朱棣非常紧张这个侄孙,专门派人特意将之关入了冷宫禁闭。

    万一有政敌抢走朱文圭树立个名号,打着诛除篡位逆贼的口号起兵造反,那绝对是大明最大的灾难。因此朱棣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出现,他尽量减少朱文圭和外界的联系。

    冷宫幽禁的痛苦,那绝对不是正常人所能体会到的。何况朱棣管得严格,朱文圭绝对见不到外面的任何人或消息。历史上,这位兄弟从2岁多一直被幽禁到56岁才给放了。

    结果长达半个世纪的幽禁生涯让这位兄弟直接傻了,什么都没见过的孩子放出去不到1年就死了——估计是生活习惯完全被打破,本人不适应外界广阔天地和生活了。

    来到大明的时候唐少哲可是专门研究了《明史》的,对这个兄弟真心感到可怜。

    趁着现在还没出现那些让他同情万分的情况,趁早放出去算了——也算是为他杀掉人家的老爹做出相应补偿了,心里起码好受点。

    但这个名字在朱棣心中那是绝对的禁忌部分,天下谁都不许提。

    若非刚才开口的是唐少哲,或许朱棣会直接当场下令将提议者斩杀。

    不过既然是唐上仙这么开口问了,那他是绝对不敢起什么不轨心思的,只能忍了。但他不明白,唐少哲为什么会突然提起这个名字。于是就问了。

    唐少哲当然不好说是他本人感觉对不住这位兄弟,想找个机会补偿一下杀了人家老爹的血海深仇。再者就是这位兄弟太惨了能帮还是帮一把好了。

    “呵呵,陛下这是说哪里话呢?朱文圭不是朱家的宗室吗?分封出去也正常吧?”

    “哼!”朱棣冷笑一声,道:“朕就不相信国师不知道这个人的名字,为何要分封他?”

    “当然知道了,朱文圭不单是建文余孽,而且还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二皇子,标准的铁杆建文余孽。”

    “那国师还让朕分封此人建国?朕实在是有些不明白其中的玄妙了。”

    虽然这半天朱棣的口吻一直都是淡淡的,不过其中的恶狠狠味道却是很明显。唐少哲知道皇帝已经怒了,只有现编理由。其实这些内容早就想过,只是没这么说过。

    “圣上分封天下所为何事?不就是企图建立起大明传承万代的规矩么?这次正是个绝好的好机会!”

    “哦?未知国师此言怎讲,尚请明言相告。”听了这话,朱棣才算是来了兴趣。

    “陛下请看,前面那三个人内阁选择的就非常妙,基本代表了今后分封诸侯的品种。那么何不再加上个朱文圭呢?是,我知道这小子是建文帝的儿子,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