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挺经 第十一章(4)(1/2)

    挺经 第十一章(4)

    用严格的纪律约束,奖罚分明是古今众多思想政治家带好队伍的共识。曾国藩也是对部下非常严格,当奖则奖,当罚则罚。曾国藩手下有一悍将陈国瑞,粗鲁莽撞,常在军内挑衅械斗,曾国藩多次严厉批评他并谆谆教导,但他的莽性难改,一回营就原样毕露。看到说教的作用不大,曾国藩马上请旨,撤去陈国瑞帮办军令之职,陈国瑞看到动真格的,这才规规矩矩,收敛恶习。

    曾国藩一生,杀人如麻,有“曾剃头”之称,晚年以杀人为悔,因此曾国藩提出兵气以哀为主,他告诫两个儿子:“尔等长大之后,切不可涉历兵间。此事难于见功,易于造孽,尤易于诒万世口实。余久处行间,日日如坐针毡,所差不负吾心、不负所学者,未尝须臾忘爱民之意耳。近来阅历愈多,深谙督师之苦。尔曹惟当一意读书,不可从军,亦不必做官。”

    曾国藩认为,他这样做是为了“爱民”。他认为太平天国是用武力推行其“教义”,他也只得用武力去对付,这就叫“不得已而用之”。曾国藩说,因为他有这些思想的支持,所以虽在军中“日日如坐针毡”,也还可以忍受。至于战争本身则是最悲惨的事,是所谓“阴事”。虽然打了胜仗,但是,悲哀还来不及,也就没有什么可以庆幸的。

    兵事不宜欢欣

    曾国藩说:“兵者,阴事也,哀戚之意,如临亲丧,肃敬之心,如承大祭,庶为近之……兵事之宜惨戚,不宜欢欣,亦明矣。”

    ● 解读

    俗话说“两军相逢勇者胜”。胜利之神从来就眷顾那些充满必胜信心,义无返顾,勇猛向前的一方。老子说:“哀兵必胜。”因为哀兵充满复仇的心愿,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