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挺经 第九章(3)(1/2)

    挺经 第九章(3)

    修身治国秉乎礼

    曾国藩说:“古之君子之所以尽其心、养其性者,不可得而见;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一秉乎礼。自内焉者言之,舍礼无所谓道德;自外者言之,舍礼无所谓政事。”

    ● 解读

    曾国藩为官后,能立志不靠做官发财,并且说到做到,确实难能可贵。

    “以俭养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可以帮助养成廉洁的操守。《朱子家训》有一句名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影响深远。

    一些人认为,贪占一些小利不足以毁名节,其实不然。古人云“见微知著”。俗话说:一日一钱,千日千钱;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习惯了贪小利,手会越伸越长,终至被捉,就毫不奇怪了。古人说“毋以恶小而为之”,就是此理。许多有才华的人不能善其一生,都毁在求名逐利、贪得无厌上。

    一个在生活上厉行俭朴和注重节约的人,就不会被各种物质**所引诱,最容易培养和形成一种淡薄享受和廉洁奉公的思想品德。

    三国时的蜀相诸葛亮平时生活相当俭朴,以一国之相做到“蓄财无余,妾无副服”。诸葛亮的俸禄和得到的赏赐是丰富的,但一生崇尚节俭。他所得的绝大部分财物都用于赏赐有功将士了。诸葛亮病重期间,向刘禅呈上一份关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奏表,“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死后,丞相府清点财产,果然如其所说。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至死“内无余帛,外无赢财”,给后世留下了为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