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挺经 第八章(4)(2/2)

。官员们常常互相推卸责任,或者暗使诡计,陷对方于死地。曾国藩指出的绿营兵的种种恶习,在官场上也同样如此。

    曾国藩积于对官弊端的痛恨,主张“引用一班正人”,以转移风气。他有一段名言,说朝廷上下,几十年来养成不痛不痒、无是无非的混沌风气,让英雄和有作为的人寒心,让那些按步升迁,混日子的人飞扬跋扈。那些富贵已极、整日无所事事的人因为健康如初,久居高位,而那些有所作为的人却沉积下僚,在岁月的磨折中很少能脱颖而出,这是最为浩叹的事呀。为此,他从入仕之初,即上书皇帝,提出转移天下风气在于用人。他率兵出山后,更加意于此。对胡林翼、左宗棠的扶植就是如此。

    曾国藩曾告诫其弟“早早提拔下属”,再三叮嘱:“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要义。”咸丰十年(1860)以后,清王朝内忧外患,危机重重。曾国藩由此更加重视人才的开发,认为:“粤捻内扰,英俄外伺,非得忍辱负重之器数十人,恐难挽回时局也。”他极力提倡引用一班“正人”,培养一些“好种子”,做事业的薪火传人。这些“正人”和“种子”在曾国藩死后,成为其事业的传人。王安石、张居正等历史上的改革家,死后都是人亡政息,改革的成果化为乌有。曾国藩也曾进行过激烈的改革,如军制的改革、洋务运动、整顿吏治等,这些改革在他死后,因为后继有人,都得到了相当的发展,他的一些思想更是被后继的人,如李鸿章等发扬光大,对中国近代的发展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指出,人才有变化的途径,有培养的方法,有考察的措施。人才是需要培养锻炼的,不可以眼光太高,动不动说没有人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