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挺经 第六章(4)(1/2)

    挺经 第六章(4)

    曾国藩初进京师时,也横挑鼻子竖挑眼,恃才傲物,因此得罪了一些人,后来他躬自检悔,觉得“与人为善”是不树敌的第一妙招;而“取人为善”是完善自己的绝好药方。

    “与人为善,取人为善”出自《孟子》。曾国藩继承这个思想并作了进一步拓展:“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之,是以善教人也;以德熏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

    曾国藩还把这确定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原则之一。他说:“九弟来久谈,与之言与人为善、取人为善之道……无论为上、为下、为师、为弟、为长、为幼,彼此以善相浸灌,则日见其益而不自知矣。它使曾国藩的事业人才辐集,兴旺发达。幕僚多对曾国藩尊之为师,极为崇拜,事事效法。

    曾国藩病逝后,与他交恶多年的左宗棠写了这样一副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欺无负平生。”这副半挽人半责己、半颂德半抒情的挽联,广为传诵。

    为善与乐忧

    曾国藩说:“夜里读《荀子》三篇,三更过了才睡,四更时醒来,又作一联:“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到五更时,又修改了两联,一联是:“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

    ● 解读

    曾国藩此联的意思是:天底下没有能让人一直安逸的地方、环境,人生社会里哪里能有绝对空闲的时间。

    曾国藩无论是低微鄙陋时,还是安逸富贵中,都自立自强。他主张在“易境”时学习道家,淡泊知足,功成身退:“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功成身退,愈急愈好”,“功名富贵皆人世浮荣,唯胸次浩大是真受用。”他不仅提出:“现在但愿官阶不再进,虚名不再张,常保此无咎,即是持身守家之道”,而且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