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观心术 > 无知者解《易》(2)

无知者解《易》(2)(1/2)

    无知者解《易》(2)

    是时也,独卧隆中,外静而内动,按《袁子》等史书记载,隐居之际,已拒孙权、曹操之相邀,此为静中生动之层面。当时为“先号啕而后笑”之《易》世间态,时局已成无可奈何之势,澹泊实静后动,以《易》之思维等候时机,即为明志,是最佳的选择。“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便在于此。而“出”的前提应为时、位,即空间时间的选择,拒孙权、曹操,皆为时、位不利于己。然此一拒,若静之成动的微妙走势,已为之后出山的大动,时、位的转化意思不明。

    而后以隆中静观时局写出隆中对策,生宁静致远之心,待刘备“三顾茅庐”之时,已在主客双方时、位的选择上占据先机,君臣遂成鱼水之情。此一“出”一“默”,为后之“处”、“语”的灿烂开花积聚所有勃发的力量。所以三国历史由此改观,诸葛出的当机,处的自如,默的适时,语中时局,动静吻合天道酬勤,之后局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按照易辞“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判词而走。因此所言“三顾茅庐”为《易》用世之杰作,尽管后来出了个熟读《春秋》的关羽,败走麦城,错失荆州,大好河山拱手相让,万千心血毁于一旦。

    以武侯的天纵奇才,在“出”机上的选择上还是留下如此“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千古遗憾,可见出、处、默、语四字的不易,体会到如彖易理,用《易》的艰难。所有的奥秘其实就在字面上的这些话,可实践起来却有多难。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漠然而过的人群,错综复杂的人事,金钱与权力的争夺,无不耗尽多少人一生的心血。诚如老子所言:“众人熙熙,如享于太牢,而春登台。我浊泊兮,其未兆;沌沌兮,若婴儿之未孩。”圣如老子仍自怜依然。何况在如今红尘滚滚,物欲横流的现代世界,想保留一方心灵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