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实用口才全书 > 忠言不必逆耳(1)

忠言不必逆耳(1)(2/2)

击?

    经过了分析和比较之后,发现两者之间,有某种程度上的不同。

    这某种程度上的不同,是别人对我们了解的程度到底是否深入。

    我们始终欢迎那些肯了解我们,而又同情我们的人,他对我们所作的批评,除了清楚明白之外,又充满温暖。

    大体上,别人在这一点,也和我们一样。

    苦口的良药,和不苦口的良药放在一起,每一个人都会选择不苦口的良药。

    逆耳的忠言和悦耳的忠言,比较起来,悦耳的忠言,也永远占上风。

    近来医学发达,大概苦口的良药渐渐被淘汰了。有些仍然是苦口的,在苦口的良药的外面,大约也有一层“糖衣”。

    而我们的逆耳的忠言外面,一样地需要一层“糖衣”,这“糖衣”,就是同情和了解,温暖和热忱。

    其实,用糖衣来比喻同情和了解,似乎有些不恰当,因糖衣虽然是甜的,但糖衣底下仍有苦味,把苦药放在口中多嚼一会儿,糖衣被口水溶化了之后,那苦得让你想把它吐出来的仍是良药。

    而对人的同情与了解和忠言的关系,绝不同于糖衣和苦药的关系。糖衣与苦药的关系以表里的形式存在,而同情与了解和忠言的关系,却是彼此交融在一起。同情与了解是忠言的核心。

    我们的忠言,也就是我们的口才,是始于对人的同情与了解,而又终于对人的同情与了解。我们的忠言,能被人听进耳朵,记在心里,咀嚼得越用力,研究得越深入,别人就越觉得我们对他非常了解,越觉得我们非常同情他。

    所以要批评别人而又让别人乐于接受,关键就在于我们要了解别人并对别人表示深深的同情。这应该成为一种品德,而不应该被当作一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