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忍小谋大的智慧 > 第四课 应变——智者用隐忍来化解困局(10)

第四课 应变——智者用隐忍来化解困局(10)(2/2)

都能坚持自己的信仰,把准人生的方向。

    忍小谋大的智慧

    放弃是一种境界,懂得放弃的人,更是智者。因为他们总是知道事情有可为而有不可为,他们有所为有所不为,总能站在人生的制高点上分析问题,采取正确的决策。他们不在乎一时的得失,因为他们的目标是长久而真实的获得。

    要想活得快乐,就要学会知足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人变得越来越不容易满足,追求金钱,名利,地位,成功……其实,这本不是坏事,人们对生活有渴望,有动力,才会有**,才会去追逐。所以,“知足常乐”的观点在当下越来越不被人们认同。可是,那些马不停蹄、苦苦追求更高层次生活的人们,他们就真的幸福快乐吗?

    知足常乐,并不是要人们不思进取,不求上进,而是要人们换一种眼光审视自己,换一种态度对待目前可能尚不满意的生活。

    在古代,豁达胸襟的陶渊明,不追求世俗,向往世外桃源,享受自娱自乐的生活;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说的是只要能让民众都能住上好的房间,让贫寒的读书人生活得开心快乐,自己也就知足了;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与世无争的风格,也表达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平静生活的理想。他们对人生价值的定位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都为世人所称颂。

    而今天的我们,虽然尚且不能做到古代圣贤那样,淡泊名利,宠辱不惊。起码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颗知足的心,不过分比较,得到的好好珍惜,得不到的学会舍弃,用一种平淡和游刃有余的心,去处理身边的每一件事情。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祸莫大于不知足”,讲的就是知足常乐的道理。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说的也是知足常乐的道理。知足常乐,可以说为每个人所熟知,但在现实中又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许多人不可谓不聪明,但却由于不知足,贪心过重,为外物所役使,终日奔波于名利场中,每日抑郁沉闷,不知人生之乐。

    有句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有了贪欲,就永远不会满足,不满足,就会感到欠缺,高兴不起来。贝蒂?戴维斯在她的回忆录《孤独的生活》中曾写道:“任何目标的达到,都不会带来满足,成功必然会引出新的目标。正如吃下去的苹果都带有种子一样,这些都是永无止境的。”除非你真正懂得常乐的秘诀,否则将永远不会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