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忍小谋大的智慧 > 第四课 应变——智者用隐忍来化解困局(8)

第四课 应变——智者用隐忍来化解困局(8)(2/2)

们可以有好多种方式应对。太极推手中的推来推去,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和谐共生,共同进步。练习太极拳,动作要缓慢,不是为了慢而慢,慢中是有功课要做的,要慢中求功,慢中求稳,慢中求准,慢中求快。

    做人做事,有时候和打太极是一样的,需要时间来慢慢思索,下一步要怎么走,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其独有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违背了规律,缺少了过程,总想一口吃个大胖子,那么苦心经营的那座城池,必定只是一座空中楼阁,华而不实。

    生活中,有些事是急不得的。只有静下心来,慢慢地欣赏才能品出其中味道。就像喝茶,一遍水下去,是喝不得的,那是洗涤茶叶上的微尘的。只有到第二遍、第三遍,茶叶经过沸水的洗礼,在沉沉浮浮之后慢慢舒展开来,那时,清香四溢,唇齿间茶香缠绕,这才是品茶的绝佳时机,才有可能品出茶之韵,茶之魂。

    忍小谋大的智慧

    人生就像一条单行线,虽然我们最终都会到达同一个目的地,可是沿途看到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却千差万别。在适当的时候,不妨放慢前行的速度,一步一个脚印,慢中求稳,慢中求实,这样看到的风景真实自然而又丰富多彩!

    隐藏锋芒不外露,积蓄力量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古代很多志士仁人“蹈之而弗悔”,目的是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一举成名天下知。”

    我们都知道“树大招风”的道理,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所以,不是任何时候,都要锋芒毕露的,必要的时候,我们也要学会“锋芒不露”。我们要看有无必要露才,才发挥多少,才能露多少。发挥多少都要适可而止,要不然就成了画蛇添足,很难收场。

    文种本是和范蠡一样,是帮助越王勾践得以实现复国大业的两大功臣。可不同的是,在功成名就的时候,范蠡选择了辞官而去,同时他写信给文种劝说其急流勇退,理由是勾践这个人可以与其共患难,但不能共享福。文种对此很不以为然,并觉得范蠡是“妇人之仁”,于是他选择留在越王勾践身边继续发挥着自己的才能。可最终,他因功高震主被勾践赐死。

    诸葛恪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儿子,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才思敏捷、天赋过人的特质,并且大家都认为他的才能超过了其父诸葛瑾。诸葛瑾不为有这个好儿子而感到高兴,反而觉得诸葛恪会给家族带来不幸,他认为诸葛恪性格急躁、刚愎自用,而且太喜欢表现自己,凡事太过锋芒毕露。果然,诸葛恪掌权后独断专行,引起众怒,最终被吴主孙亮与大臣孙峻设计杀死,自己的家族也遭受了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