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忍小谋大的智慧 > 第四课 应变——智者用隐忍来化解困局(7)

第四课 应变——智者用隐忍来化解困局(7)(1/2)

    第四课 应变——智者用隐忍来化解困局(7)

    磨难是成才之路必经的关隘。磨难吓退的是懦夫,成就的是英雄。只有历经“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的艰难,才会有“遍观群书”的成绩。宋濂经历了“足肤皲裂而不知”的劳苦,才位列“明初三大文臣”之一。成功路上是不存在侥幸的,没有人仅靠天分就成为天才的。小时候的方仲永有着神童般的天赋,但后来因为放弃了艰苦求学,成了个平庸之人。

    生活中会有诸多的挫折、打击,这会使人感到恐惧,然而这不能成为我们退却的理由。虽然在险峻的峰峦面前,我们都曾有过望而却步的时候;然而若停滞不前,就只能徘徊在山峦的阴影里,见不到明媚的阳光。相反,我们若能一鼓作气,攀到“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境界,必定能领略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欣喜,看到的也将是一番与山下截然不同的风景,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

    人与人之间本来是无高低贵贱之分的,但是苦难区分了人的高低贵贱。经不起苦难的软弱者被淘汰出局,而那些不畏惧苦难的强者则成就了自我。

    我们平时所说的“磨难”,并非仅指人生中较大的不好的变故,实际上任何阻挡我们前进的事物都可以视之为磨难,一道难题,一次失利的考试,一项艰巨的任务,都可以被看做是人生的磨难。面对这些磨难,我们要保持正确的态度:不怨天尤人,并感谢上苍赐予的锻炼我们的这个机会。当我们克服了磨难之后,我们会发现我们变得坚强了,变得成熟了。

    一个人不经过风浪,就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不经历风雨,就不能看到彩虹;不经受磨难,就不能成大事。

    汉代杰出的史学家兼文学家司马迁本来是做官的,初任郎中,后继父职任太史令,终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得罪了汉武帝,不仅被关入监狱,而且受了宫刑。在这样的挫折和打击下,他转而发愤著书,终于写成了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曾三次考举人,三次失败。后来,他立志学医,终于写成了流传千古的《本草纲目》。

    大音乐家贝多芬一生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然而他没有向命运屈服,种种的磨难和挫折磨砺了他的意志,激发了他的进取精神,所以他最终为后人奏出了无数华美的乐章。

    为了发明一种专治梅毒的药物,日本的一名药物专家连续经历过605次挫折和失败,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不断地总结经验,直到第606次才试制成功。因此,人们把这种药物称为“606”。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脚下踏着曾经所受的所有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