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忍小谋大的智慧 > 第四课 应变——智者用隐忍来化解困局(1)

第四课 应变——智者用隐忍来化解困局(1)(2/2)

子玉率领军队直逼晋军的驻地陶丘。晋文公没有下令迎敌,而是下令:晋军先退让九十里。晋文公的这种做法有两个妙处:一是骄纵了楚军,使楚军大失人心,陷入了疲劳沮丧、后援难继的困境;二是激励了晋军士气,使晋军得到了许多诸侯的同情与支持,避开了楚军的进攻锋芒,而进入了有利于自己出击的城濮战场。最终,晋文公赢得了这场以少胜多的城濮之战。晋文公的胜利,不在于军事力量的雄厚,而在于他清楚地知道以退为进的道理。

    当楚庄王带领兵将攻打郑国时,郑国国君郑襄公不但没有剑拔弩张地与楚军对抗,反而满脸笑容、肉袒牵羊地去迎接楚庄王,慰劳楚军。郑襄公的这一举动,动摇了楚庄王攻打郑国的决心。楚庄王的这一行为,采取的也是以退为进的策略。

    著名军事家孙膑被嫉妒心极强的庞涓剔去了两块膝盖骨后,变成了残废。这时,他没有表现出什么愤恨,反而在庞涓的打击迫害之下装疯卖傻,以迷惑庞涓。最终,他逃出了庞涓的魔掌,带兵与庞涓决战,歼灭了庞涓的军队,迫使庞涓自杀而死。

    晋文公的退避三舍,郑襄公的肉袒牵羊,孙膑的装疯卖傻,这些事件都是处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先行忍耐、以退为进的经典。

    可见,很多古人都懂得以退为进的道理。先人的经验教训时刻警醒着我们:只有先退,才能更好地前进。

    能屈能伸之人,往往能够审时度势,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作出明智的选择。他们往往拥有大处着眼、不拘小节的胸怀。在与人合作时,他们可以放弃争强好胜的心理,能够谦虚与自强兼重。在与人竞争时,他们能够做到“知己知彼”,并能够在充分衡量双方力量对比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以己之长,克敌之短。他们还懂得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克制情绪,蓄积力量,等时机成熟时再谋大业。纵观历史长河,凡成就一番大业者,无一不是这样的。

    退让不是没有理由、没有原则的凡事忍耐,而是在前进的原则下,可以暂时先退;在努力向上的原则下,可以暂时先忍。忍一时之气,是为了要以阶段性的退让,换来无限光明的前途,绝对不是无目标的一味忍让和迁就。退让不等同于退缩。

    为人处世必须学会谦恭、礼让,不能处处都想占胜,不能事事都要露一手。在难行的地方退一步,荆棘丛生的前路就会变得海阔天空了。

    忍小谋大的智慧

    没有退让就没有胜利。谁不懂得退让和退让之法,谁就等于不懂得前进和前进之法。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经常有一些人因为目光远大而被赞誉。他们的最大长处就在于,他们懂得要从大处着手,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懂得适时进退,才能获得长远性的、全局性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