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左右你一生的心态 > 第五章 幸福一生的选择与放弃(10)

第五章 幸福一生的选择与放弃(10)(2/2)

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踏实无为,不变心性,方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终南山翠华池边的苍松,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然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时得逞又能怎样?!

    人生中,得与失,常常发生在一闪念间。到底要得到什么?到底会失去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否认的是,人应该随时调整自己的生命点,该得的,不要错过;该失的,洒脱地放弃。

    不以太过认真的态度计较得失,人生才能有更多的风景呈现。

    享受痛苦带来的心灵的丰富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仅善于享受人生中寻常的赏心乐事,而且还能达到这样一个境界,即一个享受痛苦的境界,痛苦越深,他从中获得的享受越多、越强烈。

    痛苦真的可以“享受”吗?几千年来,人们为这个既诱人又令人困惑的问题绞尽了脑汁。

    最早对这个美学之谜进行完整系统研究的是古希腊的柏拉图。他在《斐列布斯篇》中通过苏格拉底与普洛塔库斯的对话第一次提出了痛感与快感的混合问题。苏格拉底认为像愤怒、恐惧、忧郁、沮丧、哀伤、失恋、妒忌、心怀恶意之类的情感是人类心灵特有的痛感,但这种痛感又充满着极大的快感。他引出荷马《伊里亚特》中的“愤怒惹得聪慧者也会狂暴,它比蜂蜜还要香甜”来证明这个看法。但是他在解释这个现象时是含有错误成分的,因为他把人们看喜剧和悲剧时那种痛感夹杂着快感与“心怀恶意的人在旁人的灾祸中感到快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混为一谈,甚至用后者的规律来解释前者,解释一切快感与痛感的混合。

    无论何时,人类都应该感谢黑格尔老人,他的话虽然是研究宗教徒心理而不是直接谈艺术的,但却给了我们无限的启迪。

    黑格尔在《美学》二卷中曾透彻分析过宗教殉道者的心理,认为殉道者为了天国不惜忍受痛苦和死亡时,他们是把痛苦和对于痛苦的意识和感觉当做真正的目的,在苦痛中愈意识到舍弃的东西的价值和自己对他的眷恋,便愈发感到把抛弃它们这种考验强加给自己身上的心灵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