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改变你生活和工作的经济学笔记 > 智力工具——感受经济学的美与力量

智力工具——感受经济学的美与力量(2/2)

言辞来劝慰自己,以缓解压力,不过我们相信,经济学理论更具有说服力。

    国际知名的十大华人经济学家之一、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黄有光教授曾经说过,经济学用“快乐”代替“财富”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是更加科学的。根据黄有光教授的研究,人均实际收入差距只能解释人际快乐程度差异的2%左右。在人的生命周期中,与人们的通常感觉不同,人在孩童时期还不是最快乐的,而到了壮年或者中年,也就是通常在30岁时,人的快乐程度会最低,再往后人的快乐程度又会不断上升。大多数人30岁时面临着赚钱、养家、职业升迁、买房子等很多难题,而往后这些问题会相继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所以,人一生的快乐程度是小时候和老的时候比较高,而30岁时最不快乐。从这个角度看,人在30岁压力最大时选择结束生命最不合算,因为此后人的快乐程度会不断增加。这样一讲,要比单纯劝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更有说服力。

    具有简洁美的经济学,其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如果说学习了力学和热力学可以知道自然界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而没有那种现象,那么学习了经济学,你就可以知道人类社会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而没有那种现象。你可能觉得这话有些绝对,但99%的情况下,它都是对的。

    拥有经济学的智慧之后,首先你会知道人类真正的经济活动是如何进行的,然后你就可以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例如,人们相互交换,表面上看是为了互通有无。但是,既然缺少所需物品,人们为什么不自己制造?为什么要先生产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然后再找陌生人交换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为什么在难以买到所需的商品时,人们排队、托人、出高价去买,却不动脑筋自己生产?为什么抱怨商品价格太高时,仍然要去买,而不是自己制造这些东西?显然,这些问题无法用“互通有无”来解释。原来,人类进行交换的本质动机是“节约劳动(降低成本)”,即使商品标价很高,购买紧俏商品要花费很多额外的“成本”,但是总的代价仍然远远低于自己生产所需的成本,购买商品仍然比自己生产同样的物品合算,所以他们仍然选择购买,而不是自己制造。

    也许你会说,知道了本质之后,这些理论有什么具体的作用呢?我该怎么做?事实上,没有比理论更有用的东西了,它是非常实用的工具。在你不能够准确地判定问题所在时,你是无法预测到事情的走向的。没有分析,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预测;没有预测,就没有利润。如果曾经涉足过资本市场,这个道理你应该很清楚。

    经济学笔记

    每个领域、每件事几乎都可以运用经济学的观念来思考。对于不是经济学家的你来说,经济学就是一套工具,你需要决定的是如何利用它。你必须判断自己最重视哪些事情,愿意做出什么样的取舍,愿意接受什么样的结果。所以说,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能时刻提醒自己用经济学的头脑思考问题,我们将会具备更大的驾驭现实世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