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不要把交友当成交易(1/2)

    不要把交友当成交易

    一个人可以没有金钱,没有地位,却绝对不能没有朋友。一个人如果没有朋友,就像夜里没有星月一样岑寂。可以说,人生绝大部分的美好就在于与人相处。

    后汉刘玄曾说过:“同师曰朋,同志曰友。”就是说志同道合才可能成为真朋友;欧阳修说:“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人之相识,贵相知心,志不同,道不合则很难知心、交心、同心。因此,了解一个人的德行,只要通过观察、分析其人际圈的人便可知晓。而假朋友则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

    古人把朋友分成若干种,有“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的“畏友”;有“缓急可共,生死可托”的“密友”;有“甘言如饴,游戏征逐”的“昵友”;更有“利则相攘,患则相倾”的“恶友”。正因为“朋友”良莠不齐,再加上交友如染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以,朋友必须慎重选择。

    孔子将正确择友视为交友的第一要义。他把朋友分作有益、有损两大类,指出了“益者三友”,即“友直、友谅、友多闻”;“损者三友”,就是“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清朝的曾国藩与孔子所见略同,认为:“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可以说,选择朋友,就是选择生活。我们应该明白,朋友是一种相遇。在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中,朋友能够彼此遇到,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走近,实在是一种良缘;朋友的智慧、知识、能力、**,是吸引你靠近的磁力,同时你的一切也是朋友认识和感知你的参考;朋友之间是一种心灵感应,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感悟。你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背影、一个回眸,朋友都会心领神会。不需要解释,不需要张扬,那是一种多么温柔、多么惬意、多么畅快、多么美好的意境啊!

    同时,我们更应该懂得,朋友交往必须坚持原则,那种不分是非的江湖义气,不讲对错的曲意迁就,绝不是健康的交往和友谊。

    古者有云:“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可以说,“势”和“利”都靠不住,以道德为基石的交谊才愈久弥新,愈久弥坚。

    一个人如果道德低下且不思修正,即使有权有势,身边也难有德行上乘而又经久不散的朋友。《三国演义》里的“桃园三结义”一直被中国人视为朋友的典范,他们的基石是“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