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跨越和超越(2)(2/2)

考生手中,这时老师与学校只能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换言之,此刻的我们已经有能力把握自己的命运。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我坚持认为,对于一个缺乏积极态度的人,外部动力再大也于事无补;而在主动学习者看来,自学的收获却时常多于课堂上的所得。不管别人怎样想,经过4个礼拜的调整,我感到神经中开始流动着一股对胜利的渴望,放手一搏的时刻就要来了……

    进入下半学期,与各种仿真试题的“亲密接触”成了家常便饭,模拟练习就是生活的全部内容。上课是做卷子,回家也是做卷子,练习——讲评——练习——讲评构成了永无止境的循环。我们毕竟不是机器,如果谁说自己从未有过厌倦的感觉,那是假话。堆积如山的习题,看一眼就叫人头疼;但说来也怪,只要我一开始答题,无论多强烈的烦躁都会随着圆珠笔的飞速移动化为无形。到了这个时候,每个人对自己的强项和弱点都有了清晰的认识:成绩好的希望通过查缺补漏使分数更上一层楼;成绩差的则寄希望于重点突破,以求从整体上提高名次。

    说实话,我这个人的各项能力其实并不平均,天生没有数学头脑,作文水平也很一般。由于时间已不允许我进行突击补习,因此在数学方面就只能稳扎稳打,抓住第一卷的分数以后再慢慢考虑大题;而对于作文,我从未奢望能够“出彩”,只要避免了跑题之类的“重大事故”就算成功。相对语文、数学而言,另外三门课便令我放心得多——历史和政治没什么可说的,熟记基本知识,掌握一般规律,即可在考场上无往而不利。外语是我复习最少的一科,除了注重积累以外,对语感的培养也是关键。我的学习方法毫无高明之处,因此我也无意向别人传授经验。然而,正是借助这套不高明但却符合个人情况的方法,我不仅保持了竞技水平的稳定,而且还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年级前3名的行列。老师们对我寄予厚望,家长也再不为我的学习担心,整个下半学年,父母没有一次问起过我的考分(我想这是他们不给我增加心理负担的策略);而我,也会自觉地向他们报告近一段时间的成绩。

    此时的我对自身的实力颇为自信,不过“书法”却始终是个困扰我的问题。因为以前缺少这方面的训练,原本的习惯又不好,我的卷面简直是一团乱麻,不仅字迹潦草,而且答题经常不分段,就连教了我3年的历史和政治老师也常常就此提出意见。如果说忘记分段的毛病容易纠正,要想改变字体可就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了;虽然为此苦练了好长一段时间,但临阵磨枪,收效终归不甚明显。“唉,看来也只能达到这个程度了。”直到高考前夕,我还在为自己的书法担心。幸运的是,后来的事实表明,我的成绩并没有受到这方面因素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