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99.纪昀(1/2)

    99.纪昀

    (1724—1805年)

    《提要》之作前所未有,可为读书之门径,学者舍此,莫由问津。

    ——余嘉锡

    中国历代都有搜集整理典籍之举,六朝之后,国家统治者开始从藏书中精选御用之书。从唐朝开始,文学发展极大繁荣,难以计数的各类书籍纷纷涌现,浩如烟海,鉴于全部整理工作量大而繁重,各朝便放弃内容,只编书目。直到清乾隆年间,极喜爱文学的乾隆皇帝,在强大的经济支撑下,组织大批学者编撰了工程浩大的《四库全书》。而《四库全书》得以出色完成,纪昀之功应据首位。

    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他生于书香世家,4岁开始读书,有过目不忘之能,24岁中举人,后因母亲去世,在家服丧。期间,他闭门谢客,强闻博记,博览群书。31岁时,纪昀中进士,入翰林,后晋升为右庶子,仕途坦荡。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纪昀被任命为侍读学士,但因走漏朝廷消息被贬至乌鲁木齐,直到三年后乾隆开馆修《四库全书》,才被召还,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

    纪昀历经雍正、乾隆、嘉庆三个朝代,为官五十年,因其才华横溢、机智诙谐,深得乾隆的赏识,官至礼部尚书,嘉庆八年(1803年)拜协办大学士,兼国子监事,卒于1805年,嘉庆帝御赐碑文:“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1773年,《四库全书》的编撰工作开始了。以纪昀、陆锡熊、孙士毅为首的一大批知名学者聚集在一起,他们对书籍进行清理、甄别和考订,然后撰写书籍作者的生平、内容主旨、学术上的成就,注明是否需要刻录或保存,写成之后交与纪昀核定。由于编撰人数过多,风格各不相同,这就增加了修订的难度,可是经纪昀“笔削考核,一手删定”之后,不仅行文思想贯通,经过润色的分稿风格一致,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