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97.郑燮(1/2)

    97.郑燮

    (1693—1765年)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郑板桥

    他的前半生穷困潦倒,甚至亲眼目睹老父与妻儿在饥寒交迫中死去,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他游走于酒肆与妓院之间。中年之后进入仕途,他为官清廉,难以维持生计,幸运的是他画得一手好画,使他在困顿之中勉强可以糊口。他为人怪异,生平**不羁,多愤世嫉俗之言,被列入“扬州八怪”之一,他就是清代以书、画、诗三绝闻名于世的郑燮。

    清著名画家郑燮,字克柔,号板桥,祖籍苏州。他的家族本为书香门第,可惜到他出世时已经家道中落,父亲以教书为业,家道清平。郑燮天资聪颖,3岁已能识字,25岁考取秀才,为维持生计到扬州卖画,期间结识了很多书画名家。

    雍正十年(1732年),40岁的郑燮考中举人,十年之后正式踏入仕途,先为范县令后调至潍县。他在职期间,关心农民生活,重视农桑,在灾年开仓赈粮,颇有政绩,加之他勤政廉政,深得百姓爱戴,因为民请命不得而辞官,再次到扬州以卖画为生,后卒于兴化,终年73岁。

    郑燮一生在仕途上不断地跋涉却终无任何建树,中国文人特有的气质让他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业绩,堪称当时的书、画、诗三绝。竹、兰、菊,在古代文人心目中是圣洁之物,是文人的精神寄托,郑燮也不例外,他的画主要以竹、兰、石、松、菊为主,却又以兰竹最为擅长,能不拘一格。

    他在不断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艺术理论:“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