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90.黄宗羲(1/2)

    90.黄宗羲

    (1610—1695年)

    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黄宗羲

    黄宗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从“民本”立场抨击君主**的思想家,是中国民主思想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浙江余姚自古就是一块风水宝地,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仁人志士,明朝时的大思想家王守仁是其中之一,而在他之后影响最为深远的,恐怕就是明末清初史学家、思想家,被誉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的黄宗羲了。

    黄宗羲出生于1610年,距离明朝灭亡还有34年。中国古人除名字外都有号,而像黄宗羲这样拥有多达十几个号的人却并不多见,其中“梨洲老人”用得最多,因此他又被学者尊为“梨洲先生”。黄宗羲的父亲是中国古代典型的知识分子,官至监察御史,在父亲的影响下,黄宗羲在学业上取得极大进步,13岁时就中了秀才。黄宗羲16岁时父亲黄尊被阉党陷害惨死狱中,对他造成重大打击。

    1628年,黄宗羲进京向登基一年的崇祯皇帝为父讼怨,并在公堂上击伤主谋,崇祯皇帝赞其为“忠臣孤子”。黄宗羲不像一般读书人那样热衷于科举考试,在第一次应试失败之后,他越发认识到“科举之学锢人”,于是将精力全部用在经世致用的实学上,主张“经世”、“应务”的务实学风,并拜当时的名儒刘宗周为师,对宋明理学有了深刻研究,20多岁就名声大噪。

    黄宗羲在1642年参加了人生中最后一次科考,两年后,历时276年的明王朝画上了句号。黄宗羲这时在余姚招募乡民,举兵抗清,并因此被鲁王任命为监察御史,兵败之后开始授徒讲学。但他并未就此放弃抗清复明大业,又几次举兵起义,可惜均遭镇压,他也因此被通缉,度过了数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磨难并没有让他屈服,在此期间,黄宗羲完成了《监国鲁元年大统历》、《易学象数论》、《测圆要义》、《留书》等名作。

    1661冬,黄宗羲结束漂泊的生活回到故居。此后30多年,他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