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82.李时珍(2/2)

人记载不清的药物就凭借自己的猜度,所以出现了混淆、矛盾的记载。为了纠正这些错误,李时珍经常亲自采药,并多方查询,农民、猎人、樵夫都成了他的老师,大江南北、山川河流、矿山涯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经过不断的实践,他不仅纠正了前人的错误,还发现了许多新的药物。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李时珍开始撰写《本草纲目》。李时珍在前人的基础上给药物进行了重新分类,包括水、火、土、金石、草、谷、莱、果、木等16部,共60类,并详尽地记载了药物的功能、形态、气味、习性等,而且把前人混淆的植物名称进行了统一。为了让后人更加准确地掌握这些药物,他还在书中相应地配了一千多幅图。

    《本草纲目》**记载前人药物1518种,新增药物374种。在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他还记录了一些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瘟疫的药方一万余个,此外还附有前人的药方两千九百多个。

    《本草纲目》以其科学的成果,为我国医药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石,而且很快传到日本和欧美各国,并被译为法、德、英等多国语言,欧洲人称其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也被列入古代世界名人之列。

    李时珍一生勤勉,除《本草纲目》外,还著有《奇经八脉考》、《五脏图论》等十种著作。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李时珍逝世,享年76岁。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成书于东汉时期,作者不可考。因古代药物以植物为主,所以本草成了药物的统称,加之作者假托神农之名作书,因此书名为《神农本草经》。本书是在整理和总结汉朝之前的药物学经验的基础上而成书的,记载了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并详细阐述了各种药物的性状、功用、生长环境、最佳采摘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