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73.关汉卿(2/2)

命运还是要依靠自己,于是他的笔触开始转向描写普通小人物的斗争。可贵的是,他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讴歌了她们的反抗精神和胆略,代表性人物有赵盼儿、杜蕊娘、婢女燕燕等,她们虽然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然而她们桀骜不驯、善良、机警的个性和她们誓死捍卫自己权力的斗争精神,在当时给了人们很大的鼓舞,代表作为《救风尘》、《望月亭》等。

    为了加强作品对现实的批判功能,他用悲剧来表现主题。在这部分作品中关汉卿高举战斗的旗帜,揭露世间的罪恶,并最终凭借主人公坚定的信念战胜邪恶,其最具震撼力的代表作是《窦娥冤》。

    关汉卿游走勾栏妓院的经历,让他广泛地接触了演员和观众,所以他在创作时非常注重舞台效果,用简练的文笔介绍人物和剧情,用设置悬念等手法来聚焦观众的注意力,突出故事的矛盾冲突。在语言上,他不仅注重主人公的语言环境,还广泛地汲取民间的谚语、俚语等素材,形成一种真切、生动的语言风格。

    不仅如此,关汉卿还是出色的散曲作家,与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他的散曲以描绘都市风光、政治抱负、羁旅生活、离别愁绪为主,代表作有《不伏老》等。

    关汉卿为元代杂剧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他的散曲改变了元散曲的纤细曲风,成为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

    【杂剧】杂剧产生于金末元初的北方,由剧种“金院本”和“诸宫调”发展而来,因其以北方的音乐为乐曲的基础而又被称为“北杂剧”。

    杂剧是由歌唱、说白、舞蹈组成的综合艺术,在结构上由“四折一楔子”组成,“折”相当于现代的“幕”,“楔子”在剧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由于其内容接近百姓生活,因而成为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