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72.忽必烈(2/2)

农桑为本”,必须要“崇本抑末”。为此,他提倡改进农业技术,总结农业生产经验,指导农民耕种,极大地恢复了元朝的农业发展,也为元朝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思想教育方面,忽必烈兴办学校,鼓励经济文化交流,不仅加强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使元朝与亚洲及欧洲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起来。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先进科学技术传入欧洲,对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发展影响深远。

    忽必烈虽然采用“汉法”,但并非绝对汉化,在有些方面施行汉制与蒙古制度并行,因族而分,因地而治的政策,促进国内各民族融合的同时,也保护了本民族的特权。此外,忽必烈还实行了民族分化政策,把人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蒙古人为一等人,享受特权。这种不平等的民族压迫政策激化了元朝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以至于在他逝世后不到八十年,元朝这个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大国就轰然倒塌。

    元世祖忽必烈一生功绩显著,他建立了中央集权高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把游牧的蒙古帝国带向了正统的封建王朝,缔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发达的国家,这是元朝真正的开始。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影响深远,对世界历史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虽然忽必烈游牧草原贵族的出身,决定了其“汉法”改革的局限性,而且长年征战给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但无可否认的是,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皇帝。

    【马可?波罗】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马可波罗(1254年—1324年),生于意大利的巨商家庭,父亲和叔父不仅善于经商,还是当时的探险家。17岁那年,马可?波罗在父亲的带领下,开始了游历生活,他们历经三年经过丝绸之路到达中国。马可?波罗聪慧好学,懂得中国的语言和风俗,受到忽必烈的赏识,官至扬州总督,曾代表元朝出使过越南、爪哇、苏门答腊。1292年,马可?波罗利用护送公主到波斯的机会回归故里,之后他把在中国的见闻都记载在《马可?波罗游记》里,引起了西方人对中国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