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52.松赞干布(2/2)

名骁勇善战的军事将才,也是一名治国有方的文人谋士。统一青藏高原后,他效仿唐朝制度,建立了一套完善严明的中央集权制度。同时,他还选贤与能,大兴水利,极大促进了吐蕃的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除此之外,为了结束吐蕃人没有文字的落后状态,松赞干布派出16名贵族子弟到印度求学,并最终创制出了藏文。藏文是西藏民族独有的文字,为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奠定了藏民族文化的保存、传承与发展的基石。

    与大唐联姻之前,松赞干布先迎娶了泥婆罗(今尼泊尔)王国的公主,并从泥婆罗、天竺等地引进了先进的文化、技术,使吐蕃社会有了迅速发展。而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在其影响下,“文治”更加得心应手,吐蕃上下一片祥和。更为重要的是,中原与吐蕃之间关系也极为友好融洽,此后二百多年间很少再兵戈相见。不仅如此,松赞干布还醉心于中原文化,多次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学读书,唐朝也不断派出各类工匠到吐蕃传授各种技术,促进了吐蕃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松赞干布穷其毕生精力,为吐蕃、唐朝两国的交流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他的带领下,吐蕃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吐蕃与唐朝交流的日益频繁,为数年后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松赞干布被唐高宗封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成为藏族历史上获此殊荣的第一人。之后他又进封为賨王,头像被镌刻于石壁之上,永世列于唐太宗昭陵。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病逝,葬于逻些。

    【西藏的观世音】《西藏的观世音》史称《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传——遗训金鬘》,记载了松赞干布统治时期吐蕃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诸多方面的史实,是西藏古籍中的瑰宝。因书中的史实多以宗教故事的形式出现,所以成了西藏佛教文明的第一宝贵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