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51.玄奘(2/2)

起信论》译成梵文,传到印度。

    为了更有利于译经、藏经,公元652年,玄奘奏请建造大雁塔,在得到高宗批准后亲自督造。此后,玄奘便在这里主持寺务和译经事宜,创立法相宗,并成为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玄奘不辞辛劳地为佛教事业奋斗了数十年,公元664年,他译成《咒五首》1卷,这也是他的绝笔之作,2月他就圆寂于大雁塔,葬于白鹿原,后世将玄奘所译之作称为“新译”。

    玄奘是中国唐朝著名的佛教高僧,但是他的影响在地域上超出了唐朝的版图,远及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大唐西域记》就是最好的证明。在时间上,他为佛教在东方的复兴做出巨大贡献,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直到今天仍被佛教甚至无神论者所尊崇。

    玄奘留给后世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佛经译本,是中国佛教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翻译家之一。值得关注的是,他还是一位著名的旅行家,他的旅行比马可?波罗早了好几百年,他的取经经历广为流传,秦汉之后,再没有谁能像玄奘一样成为神话故事中家喻户晓的人物了。

    “玄奘用极其开放的胸怀吸纳异域文化、传播中华文明,造就了亚洲特别是东亚文明的一些重要的文化特质,玄奘西行的历史意义,早已超越了时间、地理和宗教的限制,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获得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阿马蒂亚?森如是说。

    【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共12卷,字数超过十万,主要记载了玄奘往返印度所经国家和地区的概况,其中包括新疆和中亚一些地区和国家、印度很多国家和地区、以及帕米尔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南缘各国等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依据玄奘对各国的了解,叙述详简不一,基本内容包括国名、地理形势、幅员大小、日历、风土人情、语言文字、农业生产、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佛教的流行情况等等,内容丰富,文字流畅。此书由玄奘口授,其弟子辩机执笔,辩机精通内外典籍,文笔优美简洁,为此书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