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48.孙思邈(1/2)

    48.孙思邈

    (581?—682年)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研茧,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借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恶,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

    相传,他儿时体弱多病,后因精通医道善于养生, 141岁才去世。他在医学上的贡献颇多,后世称他为“药王”,“五台山”也因他曾隐居过而被改名药王山,人们在山上为他建庙塑像,并于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三在此举行庙会,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意,他就是孙思邈。

    孙思邈,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从小体弱多病,家里为给他看病债台高筑。聪慧的孙思邈,7岁入学,并在少年时期就立志要毕生从事医学事业。他一方面广泛阅览《老》、《庄》及佛教经典,另一方面又沉迷于《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书籍,最终成为了以医学而著称的道士。后周宣帝时,因为社会动荡孙思邈隐居长白山,潜心修道,并开始研究养生之道。

    孙思邈的一生曾经历两个朝代,受到四位帝王的青睐,可是他一生不仕,专心从医。他亲自采药为人治病,不断地总结临床经验,后又研究和总结前人的药方和医学理论,终其一生写成《千金要方》。由于他对医药学的特殊贡献,后人称他为“药王”、“真人”、“药圣”。开耀元年(681年)冬天,孙思邈无疾而终,享年一百零二岁(也有一百四一十岁之说)。 《千金要方》全称《备急千金要方》,撰于永徽三年(652年),共三十卷,涉及内科、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