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34.钟繇(1/2)

    34.钟繇

    (151—230年)

    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泰汉以来,一人而已。

    ——唐张怀瓘《书断》

    文字产生之后很多珍贵的史料得以流传后世,促进了人类文明历史的进程。文字最早以甲骨文、金文的形式出现,到秦时发展成小篆、隶书,两汉时又出现了新的书体:草书、楷书、行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书法体例大体形成。书体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家,而且文字也不再拘泥于记录功能,其审美功能越来越显著。在魏晋之间,以钟繇和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最为突出。

    钟繇,生于东汉的名门望族,祖籍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先人以德行著称于世,小时丧父,由叔父抚养**,东汉末以孝廉进入仕途,因平董卓之乱有功,得到曹操的赏识,官至任侍中、司隶校尉,并辅助曹操平定北方。曹操去世后,他辅助曹丕,同样受到重用,先后被升任为大理、相国、廷尉、太尉等职。曹丕对他评价很高:“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明帝即位之后,钟繇迁为太傅,故世称钟太傅。钟繇去世之后,明帝亲自前往悼念,并谥为成候,可见曹氏家族对他的重视程度。在三国群雄并起的时代,钟繇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才能也许并不突出,可是他在书法上的造诣却无人可以替代。

    钟繇曾师从篆书名家曹喜,行书大师刘德生,并有幸成为蔡邕书法的传人。他博采众家之长,经过多年的努力终创出独具一格的楷书。钟繇曾自述其经历说:“吾精思书学三十年,坐与入语,以指就座边数步之地书之,卧则书于寝具,具为之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