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25.司马迁(1/2)

    25.司马迁

    (约公元前145 —90年)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在中国历史和文学的大道上,司马迁和他的名著《史记》是一座伟大的丰碑。司马迁“刚正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忍辱负重,著成汉史照尘寰”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而他的著作《史记》更是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字子长,生于汉景帝中元,卒年不详。其先辈世代就任太史的官职,父亲司马谈不仅崇尚道家,对儒、墨、名、法、阴阳等各家学说都有涉猎,并在著作《论六家要旨》中对这些学说进行过批判和总结,并希望在有生之年编写一部通史。但是天不遂人愿,司马谈还没有动笔就抱憾辞世,这种家学传统影响对司马迁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

    按照父亲的遗愿,像孔子编纂《春秋》那样,编写一部能永垂不朽的史著逐渐被司马迁提上了日程。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撰写《史记》的工作。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事件打断了《史记》的进程,司马迁的命运也在这一年发生了巨大的转折。正直公正的司马迁为李陵求情,向汉武帝进言:“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虽陷于失败之中,杀伤匈奴之多,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投降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被汉武帝判以死刑打入大牢。

    万念俱灰的司马迁在“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信念支撑下,选择以宫刑来换取继续撰写《史记》的生命。经过艰难的十六个春秋,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工作。《史记》全书130篇,由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组成,共计526500字。司马迁把黄帝轩辕氏到汉武帝天汉年间近三千年历史进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部收进了《史记》。

    《史记》是一部形象生动的历史,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在《史记》这座人物画廊里,司马迁这位出色的画家为我们刻画了破釜沉舟的武将项羽、负荆请罪的将军廉颇、焚书坑儒的秦始皇、揭竿起义的陈涉